
(1).齗齗。斤斤計較,争辯不休。 唐 柳宗元 《梓人傳》:“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於府廷,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
(2).歡欣貌。 清 錢謙益 《趙靈均墓志銘》:“ 靈均 入而翫其妻,施丹調粉,寫生落墨,畫成手為題署,以别真贗。日晏忘食,聽聽如也。”
“聽聽”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斤斤計較或争辯不休(古文用法)
這一含義源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柳宗元《梓人傳》中“聽聽於府廷”,描述在官場中過于計較瑣事而忽略大局的狀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此義。
歡欣愉悅的樣子(古文用法)
清代錢謙益《趙靈均墓志銘》中“聽聽如也”,形容人物心情愉快的神态,屬于較為生僻的用法。
現代口語中的引申義
在日常對話或文學作品中,“聽聽”常帶有建議仔細聽取的意味,例如:“聽聽這些建議”()、“聽聽花開的聲音”(),此時更接近“認真聽”或“感受”的語境表達。
補充說明:
建議在具體文本中根據語境進一步确認其含義。
聽聽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傾聽、聆聽。當我們使用這個詞語時,通常表示我們希望對方注意聆聽。聽聽也可以表示希望某人或某些事物引起注意或注意到某種聲音。
聽聽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第一個部首是“耳”(ěr),表示與耳朵相關的事物;第二個部首是“口”(kǒu),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聽聽總共有8個筆畫。
聽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初,這個詞使用的是繁體字“聽聽”。隨着時間的推移,繁體字逐漸被簡化,形成了現代漢字的簡化形式“聽聽”。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聽聽這個詞可以使用更為複雜的字形。比如,用繁體字寫成“聽聽”或者使用類似字形的古代字體來寫。這些古代的字形多數已經不再使用,現代漢字的簡化形式更為常見和通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聽聽的例句:
1. 聽聽這首歌,很好聽。
2. 請聽聽我的建議,我認為這對你很有幫助。
3. 老師說:“同學們,請你們聽聽我在講什麼?”
一些與聽聽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聽力、聽覺、聽講
近義詞:傾聽、聆聽、聽取
反義詞:不聞、視而不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