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斥責。誦,通“ 訟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祢衡輕曹操》:“ 漢 史言其尚氣剛傲,矯時慢物,此蓋不知其鄙賤 曹操 ,故陷身危機,所謂語言狂悖者,必誦斥其有僭篡之志耳。”
“誦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òng chì,其核心含義為公開斥責。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詞構成
組合後,“誦斥”指通過公開的方式批評或指責他人。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宋代洪邁《容齋三筆·祢衡輕曹操》中的用例:“必誦斥其有僭篡之志耳”,描述祢衡公開斥責曹操的野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容齋三筆》等文獻。
誦斥(sòng c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朗誦或吟誦以表達批評或指責。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部和斤部,共計6個筆畫。誦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過程。
在繁體中,誦斥的寫法為「誦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誦斥的形态可能與現代有所區别。然而,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具體細節需要深入研究古代文獻才能準确了解。
1. 他毅然站在講台上,誦斥着那些腐敗的官員。
2. 小明用激昂的聲音誦斥着社會不公。
組詞時可以使用誦斥這個詞語進行搭配,例如:
1. 誦斥言行(批評别人的言行)
2. 強烈誦斥(強烈指責)
3. 公開誦斥(公開批評)
近義詞可以作為替換誦斥的詞語,意思相近但用法可能不同,例如:
1. 批評
2. 譴責
3. 批判
反義詞指的是與誦斥意思相反的詞語,例如:
1. 贊美
2. 褒獎
3. 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