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行矩止的意思、規行矩止的詳細解釋
規行矩止的解釋
見“ 規行矩步 ”。
詞語分解
- 規行的解釋 規規矩矩地行走。喻拘于禮法而不逾矩。 晉 陸機 《長安有狹邪行》:“規行無曠迹,矩步豈逮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裡賦》:“信規行之未曠,知矩步之已難。”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
- 止的解釋 止 ǐ 停住不動:止步。截止。 攔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僅,隻:止有此數。不止一回。 古同“趾”,腳;腳趾頭。 行起 筆畫數:; 部首:止;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規行矩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uī xíng jǔ zhǐ,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強調行為符合準則。例如形容人舉止謹慎、遵守規範。
- 引申義:也可用于貶義,表示辦事過于死闆、缺乏靈活性。
2.字詞拆分
- 規、矩:原指圓規和角尺,象征準則或法度。
- 行、止:即行動與停止,代指一切行為舉止。
3.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晉代潘尼《釋奠頌》中記載:“二學儒官,缙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 語境:原指儒生們舉止莊重、合乎禮儀,後逐漸演變為成語。
4.用法與示例
- 語法:多作賓語或定語,如“他做事一向規行矩止”。
- 例句:
- 宋·司馬光《稷下賦》:“端居危坐,規行矩止。”
- 現代用法:“在傳統行業中,規行矩止或許是優點,但在創新領域則可能成為束縛。”
5.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按部就班。
- 反義詞:标新立異、靈活變通、不拘一格。
提示
此成語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在強調“遵守規則”時是中性或褒義,而形容“不知變通”時則帶有貶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規行矩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遵守規定來行事,按照既定的規則行為規範。該成語的拆分部首為見、行、矩、止,分别是由目、彳、⺮、止組成。
規行矩止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曲禮上》中的一句話:“臨群以正,行均以寬,用箴師以遵,刑法以誡,處有司以警,政從守備以定,使民無赦可計可詭者,謂之規行矩止。”意思是領導者對待下屬要正直,對待平民要寬容,使用警戒來教誨,處理問題要堅決,讓人民沒有任何可以逃脫的空間,這就是所說的規行矩止。
《規行矩止》的繁體字為「規行矩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規行矩止」的「行」字通常寫成「行」,「規行矩止」這個成語的古文寫法為「規行矩止」。
下面給出一些例句來說明「規行矩止」的用法:
1. 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我們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規行矩止。
2. 在管理團隊中,領導要帶頭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規行矩止,才能赢得團隊成員的尊敬和配合。
3. 這個國家的法律非常嚴明,要求每個公民都要規行矩止,任何違法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與「規行矩止」意思相近的詞有:守紀律、遵守規定、恪守原則、遵行法度等。
與「規行矩止」意思相反的詞有:任性妄為、破例行事、不守法度、違背規定等。
「規行矩止」這個成語通過強調遵守規則和守紀律的重要性,表達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須遵守規則和規範行為的觀念。隻有大家都遵守規則,按照既定的規範來行事,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