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fabled abode of immortals]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裡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1). 蓬萊山 。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記·封禅書》:“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萊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陳師道 《晁無咎張文潛見過》詩:“功名付公等,歸路在 蓬萊 。”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他本 蓬萊 仙種,偶然寄跡人間。”
(2).蓬蒿草萊。借指草野。《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萊。”
(3).《後漢書·窦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後因以指秘閣。 唐 楊炯 《登秘書省閣詩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漢 帝 蓬萊 之室。” 宋 曾鞏 《送鄭州邵資政》詩:“雋遊追幙府,高步集 蓬萊 。”
(4).指 蓬萊宮 。 唐 杜甫 《宿昔》詩:“宿昔 青門 裡, 蓬萊 仗數移。”
“蓬萊”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蓬萊是傳說中渤海上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最早見于《史記·封禅書》。在神話中,蓬萊被描述為仙人居所,雲霧缭繞、珍寶遍布,如李商隱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便以蓬萊喻指缥缈仙境。
現代蓬萊指山東省煙台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膠東半島北端,瀕臨渤海與黃海。該地因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與神話産生關聯,成為著名旅遊勝地,擁有蓬萊閣、蓬萊水城等古迹。
曆代詩人常以蓬萊入詩,如白居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缈間”描繪其神秘,而李商隱“劉郎已恨蓬山遠”則借蓬萊表達求而不得的怅惘。
《蓬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仙山之一,常用來形容理想中的美好境界或夢幻般的樂土。
《蓬萊》的部首是“艹”,代表植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6劃。
《蓬萊》一詞源自于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仙山。據說,蓬萊仙山位于大海之中,是長生不老的仙人居住的地方。人們常用蓬萊來形容理想的住所或理想化的境界。
《蓬萊》的繁體字為「蓬萊」。
在古代,蓬萊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蓬萊的寫法為「磞萊」,讀音為péng lái。
1.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蓬萊仙山,希望能夠實現夢想。
2. 他的工作環境就像蓬萊仙山一樣,讓人羨慕。
蓬萊春色、蓬萊仙境、蓬萊島、蓬萊市
仙山、桃花源
塵世、凡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