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佛像的敬稱。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釋道安》:“衆共抽捨,助成佛像,光相丈六,神好明者。”
(2).指佛像的金裝。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唯 長樂王 子攸 像,光相具足,端嚴特妙。”《南史·齊紀下》:“ 莊嚴寺 有玉九子鈴, 外國寺 佛面有光相, 禪靈寺 塔諸寶珥,皆剝取以施 潘妃 殿飾。”
(3).即寶光,佛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康僧會》:“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 宋 範成大 《吳船錄》卷上:“凡佛光欲現,必先布雲,所謂兜羅綿世界,光相依雲而出,其不依雲則謂之清現,極難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光相漢語 快速查詢。
“光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主要與佛教文化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對佛像的敬稱
指代佛像本身,常用于表達對佛像的尊崇。例如南朝梁慧皎《高僧傳》中提到“光相丈六,神好明者”,即描述佛像的莊嚴形象。
佛像的金裝
特指佛像表面的鎏金裝飾或彩繪工藝。如《洛陽伽藍記》記載“光相具足,端嚴特妙”,強調佛像金裝的完整與精美。
佛光/寶光
佛教中認為佛身會散發神聖光芒,稱為“光相”。宋代範成大《吳船錄》描述佛光“依雲而出”,即自然現象與宗教意涵的結合。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光相”可形容光線輝映的景象,但此用法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可能屬于文學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漢典》《高僧傳》)或宗教文獻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光相,讀音為guāng xi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光”和“相”。
“光”字的部首是“光”部,是一個單獨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6。
“相”字的部首是“目”部,也是一個單獨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9。
“光相”一詞并沒有明确的來源,但根據字義可以推測,它可能是指光線的相互作用或光線的影響。
“光相”的繁體字為「光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光相”的古代寫法屬于繁體字,無法直接給出。需要連系古代文獻和字帖等資料來了解。
1. 太陽的光相照耀下,大地變得明亮起來。
2. 他們兩人光相一觸,立即産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
1. 相互作用
2. 光線
3. 光亮
4. 相片
1. 光線
2. 光彩
3. 光芒
1. 無光
2. 暗淡
3. 朦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