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磨塼成鏡 ”。
“磨甎作鏡”(也寫作“磨塼成鏡”或“磨磚作鏡”)是一個源自禅宗故事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通過錯誤的方法或途徑去實現目标,最終徒勞無功。強調方法不當導緻事情無法成功。
磨甎作鏡,這個詞來源于《莊子·外物》中的一段文字。“磨”是将石頭磨成平整的工具,“甎”是制作牆磚的工具,而“鏡”則是一種能夠反射光線的物品。磨甎作鏡的意思是通過反複磨練,将自己打磨得光滑如鏡。
根據漢字的構造原理,我們可以将磨甎作鏡分解成不同部首和筆畫:
- “磨”字由石和麻部首組成,共12畫;
- “甎”字由瓦和甘部首組成,共9畫;
- “作”字由亻和乍部首組成,共7畫;
- “鏡”字由長和目部首組成,共14畫。
繁體字的寫法為「磨碾作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詞語“磨甎作鏡”的古漢字寫法為「磨碾作鏡」,這與現代漢字寫法相比,主要在“碾”字的寫法上有所差異。
将“磨甎作鏡”運用到句子中,可以表達人們通過不斷努力、自我反省和修煉,将自己的品質不斷提升的寓意。
例句:隻有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奮鬥中,才能磨甎作鏡,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
- 磨剪:用磨石将剪刀刃磨快利落。
- 作坊:手工藝人的工作場所。
- 鏡花水月:借指幻象和虛幻的事物。
- 鏡頭:相機、攝像機用于聚焦光線的透鏡。
- 鏡像:指鏡子中反射出的形象。
- 勤于琢磨
- 修身養性
- 磨練自己
- 不斷進步
- 守舊停滞
- 隨波逐流
- 滿足現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