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卬的意思、高卬的詳細解釋
高卬的解釋
指地勢高。與“低窪”相對而言。《漢書·溝洫志》:“ 兒寬 為左内史,奏請穿鑿 六輔渠 ,以益溉 鄭國 傍高卬之田。” 顔師古 注:“卬謂上向也。”《新唐書·杜亞傳》:“至則治漕渠,引湖陂,築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夾隄高卬,田因得溉灌。”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卬的解釋 卬 ǎ 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 卬 á 古同“昂”,擡起;揚起;高;昂揚,情緒高、氣勢盛。 代詞,表示第一人稱,我:“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古地名。 姓氏。 筆畫數:; 部首:卩;
專業解析
"高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含義:
-
本義:高而陡峭
- 形容地勢、物體等既高且陡峭、峻拔。例如:"高卬的山崖"指的就是高聳陡峭的山崖。這個含義強調物理空間上的高度與險峻感。
-
引申義:高漲、昂揚
- 形容精神、情緒、聲音、氣勢等高漲、奮發、昂揚的狀态。例如:"士氣高卬"指士氣高昂、鬥志旺盛;"歌聲高卬"指歌聲高亢嘹亮、充滿激情。這個含義是核心且常用的引申義,側重描述一種向上、積極、充滿力量的狀态。
-
現代常用寫法:高昂
- 在現代漢語中,"高卬"通常寫作"高昂"。雖然"卬"是"昂"的古字或異體字,但在現代規範漢字中,"高昂"是标準寫法,表示"高高揚起"或"(情緒、聲音等)高、大"的意思。因此,在現代語境下解釋"高卬",實質上等同于解釋"高昂"。
"高卬"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事物(無論是具體的地形、物體,還是抽象的情緒、氣勢、聲音等)呈現出向上、高起、激越、強烈的狀态。其本義側重空間形态的高聳陡峭,引申義則廣泛用于描述精神、情緒、聲音等方面的奮發昂揚。在現代漢語中,其标準書寫形式為"高昂"。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昂"字條釋義及例詞"高昂"。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昂"字條釋義及"高昂"詞條。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卬"字條釋義,其中包含"高"義項及與"昂"的關系說明。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高卬"詞條釋義,包含本義與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
“高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gāo áng(“卬”此處讀作áng,古同“昂”)。
- 含義:指地勢高起、隆起,與“低窪”相對。常用于描述地形或田地的特征。
出處與用法
- 源自古代文獻,如《漢書·溝洫志》記載:“奏請穿鑿六輔渠,以益溉鄭國傍高卬之田。”,指通過水利工程灌溉高處的田地。
- 《新唐書·杜亞傳》中也提到“夾隄高卬”,描述堤岸兩側地勢高聳。
字形結構
- 高:上中下結構,本義為“從下到上距離大”。
- 卬:左右結構,此處通“昂”,表示高起、揚起。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高卬”,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語境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高亢”“隆起”等詞替代。
“高卬”是古代對高地的描述,強調地形高度與低窪的對比,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補充不可言沖天炮春享刀山劍樹斷割端莊對隙頓爾發凡起例方棱歌筵宮衞兵乖濫光堂堂谷董羹鴻均懷鉛渾鐵蹇士攪纏蛟篆節下唧唧喳喳靖氛齎咨連襼僚幕廬舍馬馬虎虎毛咕沒石飲羽緬匿法糜滅帕斯卡定律平聲乾啟清淳裙布鸲眼驅逐機神秘神蛇石龛什刹海恃衆束崖寺署竦傑逃首微陣無價之寶下蔡銜發香朗閑華閑舒小時節小小子,小小子兒系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