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古國名。一譯 末羅遊 。一般認為 末羅瑜 和 元 代及其後載籍提到的 木剌由 、 麻裡予兒 、 巫來由 、 無來由 ,均為 馬來 人自稱Melayu的譯音。但 唐 代的 末羅瑜 故地在 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剌島 的 占碑 一帶。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長截洪溟,似山之濤橫海;斜通巨壑;如雲之浪滔天。未隔兩旬,果之 佛逝 。經停六月,漸學聲明。王贈支持,送往 末羅瑜國 。”參閱 王赓武 《<海國聞見錄>中的“無來由”》。
“末羅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末羅瑜是南海古國名,一譯“末羅遊”,位于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部的占碑地區,存在于唐代至元代期間。
名稱來源
曆史記載
唐代高僧義淨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提到曾途經“佛逝”(今巨港)後抵達末羅瑜國,印證了其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地位。
詞義解析
由“末羅”(印度珍貴玉石,象征稀有)和“瑜”(寶石,喻美麗)組成,形容人或事物極其珍貴、獨一無二。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贊譽語境,例如:
需注意,作為古國名的“末羅瑜”與作為成語的“末羅瑜”并無直接關聯,前者是音譯地名,後者是漢語中的比喻表達,二者在語義和文化背景上獨立存在。
末羅瑜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的儀态或面容十分美麗迷人。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女性。
末羅瑜的部首是王,總共有12個字畫。
末羅瑜一詞最早出現在《西華山輯略》這本古籍中,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後來在民間流傳,逐漸被接受并使用。
末羅瑜的繁體字為「末羅瑀」。
在古代,末羅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時候會将「瑜」字的結構改為「㝯」,并在「瑜」的上方加一個「大」字,以強調美麗的程度。
她的容顔如此末羅瑜,每個人見到她都驚歎不已。
1. 末羅瑜顔:形容某人的面容美麗迷人。 2. 末羅瑜姿:形容某人的風姿婀娜動人。
美豔動人、嬌媚動人、秀美迷人。
丑陋、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