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兆的意思、郊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兆的解釋

祭壇外所圍的土界。亦泛指祭壇。語本《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鄭玄 注:“兆為壇之營域。”《漢書·翼奉傳》:“ 漢 家郊兆寝廟祭祀之禮,多不應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郊兆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郊兆”最早指古代帝王祭天時設立的祭祀場所外圍區域。“郊”本義為城外,《說文解字》釋作“距國百裡為郊”;“兆”在此指劃分的祭祀範圍,引申為特定儀禮空間。《禮記·祭法》鄭玄注提到“兆,壇之茔域”,印證其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

二、曆史演變 在周代禮制中,“郊兆”特指冬至日于南郊築壇祭天的典禮場地,《周禮·春官》記載“祀昊天上帝于郊兆”。漢代以後逐漸演變為泛指大型國家祭祀的場所邊界标識,《漢書·郊祀志》所述“立郊兆于長安城南”即屬此類用法。

三、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郊兆”定義為古代都城郊外用于祭祀的特定區域,包含三層核心語義:

  1. 空間屬性:位于都城外圍的露天場所
  2. 功能屬性:承擔祭天、祀地等國家級典禮
  3. 象征屬性:體現“天人感應”的傳統宇宙觀

四、語用實例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後漢書》載“營起郊兆,定七郊禮”,《宋史》言“修奉郊兆,必遵舊章”。現代使用場景主要集中于古代禮制研究、都城遺址考證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郊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祭祀禮儀相關,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郊兆”指古代設置在郊外的祭壇及其外圍的土界範圍,後也泛指祭壇本身。其中:

二、文獻出處

  1. 《周禮》記載
    出自《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鄭玄注“兆為壇之營域”,說明“兆”是祭壇的邊界标識。
  2. 《漢書》用例
    《漢書·翼奉傳》提到漢代“郊兆寝廟祭祀之禮,多不應古”,反映漢代郊兆禮儀與古制存在差異。

三、曆史背景

郊兆的設立遵循“郊祀”傳統,即于都城郊外舉行祭天、祭五帝等儀式。其形制需符合古禮,如劃定特定土界以區分神聖區域。但漢代以後,實際祭祀禮儀逐漸與早期經典記載産生偏離。

四、現代使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及曆史研究,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禮》《漢書》原文及鄭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安卡拉八位筆距冰冱不分軒轾簿訟不自意才猷參望昌盍風摌削重挂吹糠見米疵诋大姑子地龍頂瓜皮二姬發動機返錦非池中物馮铗複歸負債敢不臯夔稷契肐揪閤門功收宮孫恭喜發財鬼藏和風麗日亨奮交輸劫掎疚惸開迹攔當溜幹二淨儱倲腼怍南腔北調偏軌毗贊起殡欺狂輕绮三段論式三令五申三翟甚雨屍奪衰陵四氏學宿豬通政司詳理缃匳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