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德立言的意思、立德立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德立言的解釋

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著書立說。指樹立有益于民的政教措施作為後世的典範并流傳後世。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雖久不廢。”

【造句】:

便是著書立說,無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業,方不枉生在聖明之時。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

清華大學校歌歌詞“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德立言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源自儒家思想,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貢獻的雙重價值。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立德

    “立”指建立、樹立;“德”指道德品行(《說文解字》:德,升也,從彳㥁聲)。合指通過行為實踐确立高尚的道德人格,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2. 立言

    “言”指言論、著述(《說文解字》:言,直言曰言)。指創立具有思想價值的言論或著作,如《文心雕龍》強調“言以載道”,要求言論需承載真理。

二、成語内涵

三、文化源流

該概念定型于《左傳》“三不朽”說(立德、立功、立言),經漢代揚雄《法言》“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深化,至宋代理學發展為“文以載道”的實踐原則(周敦頤《通書·文辭》)。現代漢語中沿用其“德才兼備”的引申義,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樹立德業與學說”。

四、當代價值

在文化傳承中,“立德”體現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立言”則要求學術創作堅守真理(《學術出版規範》)。二者共同指向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如錢穆在《中國思想史》中強調:“中國學問傳統,首重做人,次及做事,再次乃及于做文。”


參考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司馬遷《史記》、劉勰《文心雕龍》、周敦頤《通書》、錢穆《中國思想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網絡擴展解釋

“立德立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提出的“三不朽”思想,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立德
    指樹立道德典範或推行德政。

    • 個人層面:強調修身養性,通過高尚品德成為他人榜樣(如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
    • 社會層面:統治者需實施惠民政策,如《左傳》提到的“創制垂法,博施濟衆”。
  2. 立言
    指著書立說或提出影響深遠的思想。

    • 要求言論具備真理性與傳承性,如孔子編撰《論語》、老子著《道德經》,其思想跨越時代仍被推崇。

二、曆史背景與意義

三、現代啟示

總結來看,“立德立言”不僅是對個人修養的要求,更蘊含了通過道德與思想影響後世的文化理想。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典籍中的延伸解讀,可參考《左傳》原文或相關史學評注。

别人正在浏覽...

報送不克不熟裁人冊文唱高調暢利道勞擣遒道祖蹀舞番休附比歸真反樸谷王孩抱還責煥衍豁暢呼擾旌引濅潤金星急人所急記色就壻絕少分甘俊倈窺恣藍婆羸耗斂足零堕麟趾學樓座鹭行旅力眉案門皂弄錯暖意旁搜遠紹般遊偏苦強文假醋七事趨風熱島攝持慎小事微飾詞收編霜缯耍壇子送還通晐土崩危隘文命嚣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