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壁銅牆的意思、鐵壁銅牆的詳細解釋
鐵壁銅牆的解釋
猶言銅牆鐵壁。《水浒傳》第六十回:“果然是鐵壁銅牆,端的是人強馬壯。” 清 蔣士铨 《臨川夢·哱叛》:“鐵壁銅牆誰得下,衆志成城日,説甚麼亂賊如麻。” 賀敬之 《放歌集·放聲歌唱》:“我們黨的心,和六萬萬人民的心,結成的聯盟,是何等偉大的鐵壁銅牆。”
詞語分解
- 鐵壁的解釋 .堅黑如鐵的石崖。 元 楊維桢 《遊虎丘追和東坡留題石壁詩韻》:“花凝鐵壁堅,木根山骨冷。”.比喻堅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積 《和倪敦複》:“金城不可破,鐵壁不可奪。”《花月痕》第四八回:“原來這
- 銅牆的解釋 .神話中所謂銅制的牆。語本《神異經·中荒經》:“ 西南裔 外 老壽山 ,以黃銅為牆。” 唐 陸龜蒙 《四明山詩序》:“雖銅牆鬼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泛指牢不可破的牆類阻礙物。《花月痕》第四八回
專業解析
“鐵壁銅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防禦極其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或力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引申義
- 字面本義:由“鐵壁”(鐵鑄的牆壁)和“銅牆”(銅鑄的圍牆)兩個意象組合而成,直接描繪出用極其堅固的金屬材料構築的防禦工事。這本身即象征着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物理屏障。
- 核心引申義:超越其物理屬性,用來比喻任何極其堅固、難以攻破或摧毀的事物、力量、組織、意志或關系。它強調的是其防禦性、穩固性和不可撼動性。例如:
- 形容軍隊防線固若金湯。
- 形容國家或組織的防禦體系嚴密強大。
- 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 形容友誼或聯盟關系牢不可破。
二、用法特征
- 詞性:名詞性短語,常作賓語(如“築起鐵壁銅牆”、“成為鐵壁銅牆”)、主語(如“鐵壁銅牆也難以阻擋”)或定語(如“鐵壁銅牆般的意志”)。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多用于形容積極、正面的堅固防禦或堅強意志。
- 強調重點:側重于防禦的堅固性和抵抗外部沖擊的能力,而非進攻性。
三、出處與演變
該成語曆史悠久,其意象和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已有體現:
- 較早的明确表述可見于元代戲曲。例如,元·秦簡夫《宜秋山趙禮讓肥》第二折中有:“穩情取鐵壁銅牆,敢戰官軍八面威。”這裡直接用來形容堅固的防禦工事。
- 後世廣泛沿用,尤其在明清小說中常見,如《水浒傳》第四十八回形容祝家莊防禦:“果然是個鐵壁銅牆,端的盡人強馬壯。”
- 現代漢語中,其比喻義運用更為廣泛和靈活。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063頁):将“鐵壁銅牆”釋義為“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銅牆鐵壁”,釋義為“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注:《現漢》将“銅牆鐵壁”作為主條,“鐵壁銅牆”是其同義變體。)
- 《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為“用銅鐵築成的牆壁。比喻防禦堅固或事物堅固強大,不可摧毀。”
五、經典例句
- 魯迅《僞自由書·對于戰争的祈禱》:“但我們的勇士們……在防線下躲着,保存實力,等待恢複。說是‘枕戈待旦’的,到夜還沒有動身,說是‘誓死抵抗’的,看見一百多個敵兵就逃走了。隻是銅牆鐵壁呢?還是紙糊的?”(此處用“銅牆鐵壁”反諷)
- 茅盾《子夜》七:“他這廠就是銅牆鐵壁,也擋不住工人要罷工!”
“鐵壁銅牆”以金屬構築的堅固壁壘為喻體,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防禦體系或事物本身極其堅固、牢不可破、難以摧毀的核心含義。它在漢語中曆史悠久,應用廣泛,是形容堅固性和防禦力的經典成語。
網絡擴展解釋
“鐵壁銅牆”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比喻極其堅固、難以摧毀的事物或防禦工事,強調牢不可破的特性。
出處
- 最早記載:元代無名氏《謝金梧》楔子:“隨他銅牆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文學引用: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六十回:“果然是鐵壁銅牆,端的是人強馬壯。”
用法
- 語法: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賓語、定語。
- 語境:多用于描述軍事防禦、集體力量或精神意志的堅固性。例如,賀敬之在《放歌集·放聲歌唱》中寫道:“我們黨的心,和六萬萬人民的心,結成的聯盟,是何等偉大的鐵壁銅牆。”
近義詞
擴展說明
- 發音:tiě bì tóng qiáng,注音為ㄊㄧㄝˇ ㄅㄧˋ ㄊㄨㄥˊ ㄑㄧㄤˊ。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水浒傳》《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把都半工卑梁兵藏武庫,馬入華山播敷跛眇趵突泉不歸事草稕兒癡濁創啟串花觕惡等類得勝冬蟄豆嘴兒法制封隧分赉分願勾魂貫金石河臣患疾幻執獲麟江垠殲夷羁賤駒齒未落肯不肯揆情審勢蘭臭霖霔隆振落湯螃蟹面壁丕時譴诃前聲潛仙棋布錯峙漆瘡骐骝穹古齊尚岖嶔賞臉上席繕生說海口闼門談無淘蕩僞名滃溶五弦琴西垂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