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心析膽的意思、剖心析膽的詳細解釋
剖心析膽的解釋
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宋 司馬光 《辭修起居注第三狀》:“且臣前後所陳,剖心析膽,莫非懇到,而朝廷棄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實待臣也。”
詞語分解
- 剖心的解釋 比喻以真誠待人詳細解釋.破胸取心,古代的一種酷刑。其事起于 商纣王 怒 比幹 之谏,遂剖其心,見《書·泰誓》。《莊子·盜跖》:“ 子胥 沉江, 比幹 剖心。”《後漢書·李雲傳》:“今日殺 雲 ,臣恐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網絡擴展解釋
“剖心析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ōu xīn xī dǎ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真誠坦率、毫無保留地表達内心想法或分析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該成語字面指“剖開心髒、分解肝膽”,比喻以極端坦誠的态度剖析内心或分析事物。它強調毫無保留地展現真誠,常用于描述人在交流或解決問題時直率、懇切的态度。
2.使用場景
- 真誠溝通:如向上級谏言、與友人交心等場景,表示言辭懇切、不藏私心(例:宋·司馬光曾用此詞表達自己進谏時的懇切态度)。
- 分析問題:指深入剖析問題本質,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3.出處與結構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司馬光《辭修起居第三狀》,原文為“剖心析膽,莫非懇到”,表達其谏言的真誠。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屬古代漢語用法,現代使用較少。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剖心析肝(含義相近,均強調坦誠相待)。
- 辨析:與“開誠布公”類似,但“剖心析膽”更具形象性,且多用于書面語境。
5.延伸說明
- 部分解釋(如)提到“勇敢無畏”的引申義,實為結合具體語境的擴展,核心仍圍繞“真誠剖析”展開。需注意實際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側重點。
該成語適用于強調坦率溝通或深入分析的場景,需注意其書面化、古典化的語體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剖心析膽
剖心析膽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事非常坦誠、勇氣十足,毫不畏懼。剖心指的是内心真實、毫無掩飾;析膽則是指毫不畏懼地展示自己的勇氣。
部首和筆畫
剖心析膽的漢字組成部分包括:“心”、“膽”。其中,“心”是指的“心髒”,屬于“心”的偏旁部首,拼音“xin”,筆畫數為4;“膽”是指的“膽囊”,屬于“肉”的偏旁部首,拼音“dan”,筆畫數為9。
來源
剖心析膽最早出自《韓非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一隻鹿看見了一隻兔子正在田地裡遊蕩,便問兔子犯不犯害怕。兔子誠實地說自己非常害怕。鹿以為兔子在說謊,因為瞧這兔子那樣快樂的樣子根本看不出它有什麼可怕的事情。兔子便開口告訴鹿說,自己天生就是個怕害怕的動物,平時從來不會害怕。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勇敢面對困難和恐懼。
繁體
剖心析膽的繁體字為「剖心析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剖心析膽」這個成語的寫法為「剖心苴膽」。
例句
他在團隊中剖心析膽地講了自己的想法,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組詞
勇往直前、誠心誠意、毅然決然、無畏無懼。
近義詞
直言不諱、大膽坦誠、執言立見。
反義詞
詭辯投機、遮遮掩掩、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