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古国名。一译 末罗游 。一般认为 末罗瑜 和 元 代及其后载籍提到的 木剌由 、 麻里予儿 、 巫来由 、 无来由 ,均为 马来 人自称Melayu的译音。但 唐 代的 末罗瑜 故地在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剌岛 的 占碑 一带。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未隔两旬,果之 佛逝 。经停六月,渐学声明。王赠支持,送往 末罗瑜国 。”参阅 王赓武 《<海国闻见录>中的“无来由”》。
“末罗瑜”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末罗瑜是南海古国名,一译“末罗游”,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占碑地区,存在于唐代至元代期间。
名称来源
历史记载
唐代高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提到曾途经“佛逝”(今巨港)后抵达末罗瑜国,印证了其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地位。
词义解析
由“末罗”(印度珍贵玉石,象征稀有)和“瑜”(宝石,喻美丽)组成,形容人或事物极其珍贵、独一无二。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赞誉语境,例如:
需注意,作为古国名的“末罗瑜”与作为成语的“末罗瑜”并无直接关联,前者是音译地名,后者是汉语中的比喻表达,二者在语义和文化背景上独立存在。
末罗瑜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仪态或面容十分美丽迷人。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女性。
末罗瑜的部首是王,总共有12个字画。
末罗瑜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华山辑略》这本古籍中,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后来在民间流传,逐渐被接受并使用。
末罗瑜的繁体字为「末羅瑀」。
在古代,末罗瑜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会将「瑜」字的结构改为「㝯」,并在「瑜」的上方加一个「大」字,以强调美丽的程度。
她的容颜如此末罗瑜,每个人见到她都惊叹不已。
1. 末罗瑜颜:形容某人的面容美丽迷人。 2. 末罗瑜姿:形容某人的风姿婀娜动人。
美艳动人、娇媚动人、秀美迷人。
丑陋、不堪。
柏梁宴残损懆克诧愕春凳荡地丁倒东郭阁落规儆海垠寒鸟含荣毫银诃贬后变火门护丧见神见鬼积诚跻览金户聚蚊成雷锯屑啃啃哧哧耒子陇城卖断弥日累夜貉一丘农家蟠幽赔话倩魂遣累欺巧人情恟恟柔毛叡作入门杖子三韵商定实是疏食饮水树欲息而风不停宿传随驴把马岁猪肃进堂筵特县条头糕铁卧单同泽推及推鞠脱颖絃索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