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理體的意思、理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理體的解釋

(1).猶事理。《後漢書·儒林傳下·李育》:“﹝ 李育 ﹞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聖人深意,以為前世 陳元 、 範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

(2).治政之體要。《北齊書·源彪傳》:“度支尚書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後,清素寡欲,明識理體。”《舊唐書·辛替否傳》:“若以造寺必為其理體,養人不足以經邦,則 殷 周 已往皆暗亂, 漢 魏 已降皆聖明。”《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理體,猶言治體也,避 高宗 諱,以‘治’為‘理’。” 宋 王谠 《唐語林·言語》:“ 魏 徵 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緻, 太宗 納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遊街等例》:“遊街拷掠,誠非理體;若不禁治,枉傷人命,關係非輕。”

(3).論說體裁。 唐 李華 《<蕭穎士文集>序》:“ 賈誼 文詞最正,近於理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理體"作為漢語複合詞,其詞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義項:

一、哲學範疇 指事物的本質與現象的統一體,源自魏晉玄學"體用論"的延伸。《漢語大詞典》引《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标注:"夫理體至極,貫于一化"說明其哲學内涵,強調本體與現象不可分割的特性。此用法多見于古代哲學典籍,如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中"理是體,象是用"的表述。

二、治理體制 在政治學語境中,特指國家治理的規範體系。《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治國的法式準則",引《宋書·武帝紀》"理體方弘,政刑待肅"為例。該用法常見于古代政論文獻,強調治國方略的規範性和系統性。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罕用詞彙,主要見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建議讀者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避免現代漢語的語義遷移。

網絡擴展解釋

“理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事理(事物的道理)

2.治政之體要(治理國家的綱要)

3.論說體裁(議論、說理的文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用法差異,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陵君傲性裱手滄浪君草囷炊甑初肇榱棟二扯子峯頭富量改柯易葉高聳入雲狗國果驗剿辦驚怛金錢松極重康安阬谷孔昭曠課淩淩龍跧虎卧履性麥飯駡娘缦然麻雀牌名貿實易秘惜泮岸怕死貪生倩雇攓取敺祓燃萁煮豆榮侍下散郎三青蔓掃滌識時達變疏勒宋五嫂搜攬俗客台屏韬符讨歡同德一心頹廢派拖延微隱微藴霞冠纖垢小商蟹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