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作風不正。《魏書·甄琛傳》:“﹝ 甄琛 ﹞身居直法,糾擿是司,風邪響黷,猶宜劾糾。”
2.中醫學名詞。“六淫”之一。謂受外邪而感得風寒、風熱、風濕等症。《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帝嘗幸苑圃離宮,後輒以風邪露霧為戒。”《紅樓夢》第八三回:“着了點風邪,沒大要緊,疏散疏散就好了。” 郭沫若 《落葉》:“哥哥,你倒要應該保重,不要再受風邪才好。”
“風邪”是中醫學術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特點,以下是綜合解釋:
風邪是中醫“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緻病因素之首,指自然界中具有輕揚開洩、善動不居特性的外邪。其緻病範圍廣泛,四季皆可發生,但以春季為主。
輕揚開洩,易襲陽位
風邪多侵犯人體上部(如頭面)、肌表等陽位,導緻頭痛、鼻塞、咽癢、汗出惡風等症狀。
善行數變
緻病具有遊走不定、變化迅速的特點,如關節遊走性疼痛、皮膚瘙癢忽起忽消等。
為百病之長
風邪常與其他外邪(寒、濕、熱等)結合緻病,如風寒感冒、風濕痹症等,故稱“六淫之首”。
在漢語語境中,“風邪”也可比喻不正之風或不良習氣(如作風問題)。
建議:若出現風邪相關症狀(如反複感冒、關節遊走痛),需注意避風保暖,并及時就醫調理。日常可加強鍛煉以增強衛氣(抵抗力)。
《風邪》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受到風寒引起的疾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感冒。患有風邪的人通常會出現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
風邪的部首是風,共有12個筆畫。
風邪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和《國語》等古代文獻中,用以形容因受到風寒侵襲而引起的疾病。
繁體字“風邪”與簡體字拼寫相同,隻是字形上稍有差異。
古時候對于"風邪"的寫法并不統一,早期在銘文中還有一種寫作"風邪"的形式,隨着演變,逐漸過渡到了現在的寫法。
1. 我感到有點風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2. 他因為長時間受寒,導緻了一場嚴重的風邪。
風寒、感冒、發燒、喉嚨痛是與風邪相關的組詞。
風寒、感冒、傷風可以作為風邪的近義詞。
健康、平安是與風邪相對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