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陶朱公 。後泛指大富者。《韓非子·解老》:“夫棄道理而忘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 猗頓 、 陶朱 、 蔔祝 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然不可以 黔婁 、 原憲 之貧,而謂古者無 陶朱 、 猗頓 之富。” 明 王錂 《尋親記·告借》:“富足堪并于 陶朱 ,機謀不下于 黃石 。” ********* 《題友人鄭泗水半閑居》詩:“難道半閒還治産,五湖大業比 陶朱 。”參見“ 陶朱公 ”。
“陶朱”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本義
指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商人範蠡。他助越王勾踐複國後隱退,化名“陶朱公”經商緻富,被後世尊為商聖。
引申義
後泛指大富者,常與“猗頓”等古代富豪并稱。例如:
個别資料(如)稱“陶朱”指“臉色紅潤”,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誤傳或方言用法,需謹慎采信。
主流含義與範蠡相關,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代指巨富。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韓非子》《抱樸子》等古籍。
陶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分解為陶和朱兩個部分。
陶字的部首是阜,由陶罐旁的部首和口字旁組成。它總共有11個筆畫。
朱字的部首是木,由兩個木字組成。它總共有6個筆畫。
《陶朱》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陶朱指的是紅色的陶罐。在古代,陶朱被用來裝飾和存放物品,也被用來表達美好的象征。
陶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陶硃」。
在古代,陶字的寫法是「陶」,朱字的寫法是「硃」。
他從土裡挖出了一個精美的陶朱。
陶罐、陶器、陶瓷、朱砂、朱墨。
陶罐(táoguàn)、陶甕(táowèng)、陶釜(táofǔ)。
青銅(qīngtóng)、白瓷(báic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