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撓屈的意思、撓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撓屈的解釋

(1).屈服。《周書·王思政傳》:“引見 文襄 ,辭氣慷慨,無撓屈之容。”《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元年》:“牧守多勳舊武臣,倨貴陵下, 濟 未嘗撓屈。” 清 馮桂芬 《與吉撫部書》:“至某等皆樞要所不喜,執事顯與立異,毅然不為所撓屈。斯其居心,雖古大臣何以加之。”

(2).枉曲。 宋 歐陽修 《論梁舉直事封回内降劄子》:“伏以曲庇小臣,撓屈國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冊書之。”《明史·耿九疇傳》:“屢辨疑獄,無所撓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撓屈”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屈服
    指在壓力或困境中放棄原則、低頭妥協。例如《周書·王思政傳》中“無撓屈之容”,形容人面對權勢仍保持堅定态度,未顯屈服之态。

  2. 枉曲
    表示違背公正或法律,帶有屈從私情、歪曲事實的意味。如《明史·耿九疇傳》提到“無所撓屈”,強調在審理案件時不徇私枉法。

二、現代引申義

現代用法中,“撓屈”也可引申為因他人的言行感到委屈或不滿。例如查字典的權威解釋提到,該詞可描述因外界壓力而産生的情感上的壓抑與不平。

三、經典用例

四、辨析與總結

古典文獻中的“撓屈”多強調對原則的堅持或對法紀的維護,而現代用法更側重情感層面的委屈感。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周書》《續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撓屈

撓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撓”是一個多音字,讀作náo或nāo,意思是用手指輕輕地搔癢或碰觸皮膚;“屈”讀作qū,意思是彎曲或屈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撓”字的部首是手,它有6個筆畫;“屈”字的部首是爪,它有4個筆畫。

來源

“撓屈”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既有形容詞的含義,也有名詞的用法。形容詞意為某人或某事物有違常規或扭曲的外形;名詞意為某人的思想或意志在外部壓力下受到損害。

繁體

“撓屈”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撓屈」,也可以寫作「搯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弄屈」也可以表示“撓屈”的意思。

例句

1. 他被小蟲子咬得撓得直叫。

2. 這個觀點完全撓屈了我的思維。

組詞

撓傷、撓癢、屈服、******等。

近義詞

扭曲、畸形、錯亂。

反義詞

正常、健康、直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