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夷的意思、民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夷的解釋

猶民衆。古代用于少數民族。《後漢書·劉虞傳》:“ 虞 初舉孝廉,稍遷 幽州 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 鮮卑 、 烏桓 、 夫餘 、 穢貊 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隋書·豆盧勣傳》:“民為之謡曰:‘我有 丹陽 ,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烏來翔。’”《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臣家在 涼州 ,奕世豪望,為民夷所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民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民夷”由“民”(平民百姓)和“夷”(古代對少數民族的泛稱)組合而成,整體指代民衆,尤其用于描述邊疆少數民族群體。例如《後漢書·劉虞傳》提到“民夷感其德化”,這裡的“民夷”即指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民衆。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演變

    • 最初指代普通民衆與邊疆民族,如《隋書·豆盧勣傳》中“濟我民夷”指代需要救助的百姓和少數民族。
    • 在部分語境中,“夷”被引申為“平庸”,如提到其可形容“無特殊才能的普通人”,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見于現代解讀。
  2. 曆史應用
    主要用于政治治理和邊疆記載,如《資治通鑒》中“為民夷所附”描述地方豪族對民衆的號召力,《三國志·張魯傳》也以“民夷便樂之”體現治理效果。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民夷》的意思

《民夷》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平民百姓與外族。一般來說,依據不同的上下文,其含義可以有一定的差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民夷》由兩個部首組成:人(rén)和大(dà)。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民夷》來源于古代文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的《尚書·周書·貞觀之令》中,并在後來的曆史文獻中得到廣泛運用。

繁體

《民夷》的繁體寫法為「民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漢字「夷」的古代寫法為「壴」或「⿰禺大」。

例句

1. 所謂《民夷》,即指的是普通百姓以及其他民族。

2. 《論語》中有許多關于如何對待民夷的言論。

組詞

民夷國、夷狄、夷齊、夷陵、夷人等。

近義詞

庶民、百姓、夷狄、夷人。

反義詞

貴族、上流社會、漢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