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問查究。《新唐書·河南元王孝恭傳》:“或誣其反,召還,頗為憲司鐫詰。”
“镌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镌诘”意為責問查究,指通過嚴厲追問或審查來追究責任或真相。該詞由“镌”和“诘”兩字組合而成:
該詞可見于《新唐書·河南元王孝恭傳》的記載:“或誣其反,召還,頗為憲司鐫詰。”,描述因被誣告謀反而受到司法部門的嚴厲審問。
“镌诘”屬于生僻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事件時可能涉及。其近義詞包括“诘問”“查究”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古代司法制度研究。
《镌诘》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細緻地描寫、剖析、批評。它描述了對事物的深入觀察和犀利的言辭。
《镌诘》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為金(钅)部,右側為言(讠)部。它總共有12個筆畫。
《镌诘》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作為一個特殊的詞語使用,并在後來的版本中得到确認和廣泛使用。
《镌诘》的繁體寫法為「鐫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不盡相同,所以《镌诘》的寫法也有所區别。其古體寫法為「劵讖」。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詳細的镌诘。
2. 這篇文章镌诘了社會現象的不合理之處。
組詞:镌刻、镌刻家、壓制、打壓
近義詞:剖析、分析、闡述、評述
反義詞:宏觀、總結、概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