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舉辦的電影評獎。1962年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1984年起改由民間電影社團輪流主持。每年舉行一次,設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十餘個獎項。獎品為金色戰馬塑像。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金馬獎全稱「金馬獎電影獎」(Golden Horse Awards),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創立于1962年。最初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導,1984年起改為民間電影社團輪流承辦,旨在推動華語電影發展并表彰傑出電影人。
主要獎項包括最佳劇情片、導演、男女主角等23個類别,獎品為金色戰馬塑像。其命名取自金門、馬祖的合稱,寓意「奔騰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作為華語電影三大獎之一(與金雞獎、金像獎并列),金馬獎評選範圍覆蓋全球華語電影,通過專業評審團機制評選,成為華語電影藝術性與創作力的标杆。曆屆獲獎作品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刺客聶隱娘》等均具國際影響力。
在社交媒體中,「金馬獎」被網友用于調侃評論區中特别精彩的發言,表達「你值得一座獎杯」的幽默稱贊,與「陳獨秀」等網絡梗類似。
若需查看完整曆屆獲獎名單,可參考金馬獎官網或權威電影數據庫。
金馬獎是指台灣電影金馬獎,是台灣電影界的最高榮譽和權威獎項之一。金馬獎由台灣電影金馬獎協會主辦,每年定期舉辦,旨在表彰和獎勵優秀的台灣電影及相關人才。
金馬獎的拆分部首為金(金屬),馬(馬匹),獎(人物)。金的拆分部首為钅,總筆畫數為8;馬的拆分部首為馬,總筆畫數為3;獎的拆分部首為⺀,總筆畫數為9。
金馬獎一詞來源于中國漢字,是台灣電影界根據漢字創造和命名的獎項。在繁體中,金馬獎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金的寫法稍有不同,常見的寫法為“釒”。馬和獎的字形與現代相同,未有明顯變化。
他憑借出色的演技獲得了金馬獎。
金像獎、金雞獎、金獅獎
金馬獎的近義詞有:金馬獎章、金馬獎杯、金馬獎座
金馬獎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獲獎的電影、不得獎項的電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