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恤的意思、明恤的詳細解釋
明恤的解釋
寬容體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國輔 常見君公有謀贊之能,明恤之量,敢以大雅之道而事君公,殊不知君公凡徒見待。”
詞語分解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 恤的解釋 恤 ù 對别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明恤"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代用法來理解: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明:本義為光明、明亮,引申為清楚、明白、公開、顯揚等義。
- 恤:本義為憂慮,引申為體恤、憐憫、救濟、顧念等義。
- 核心義:将體恤、憐憫、關懷之心公開地、顯明地表達或施行出來。強調“恤”這一行為的公開性、顯著性和誠意。
-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與釋義:
- 慎重處理、明察體恤: 在較早的文獻如《尚書·多士》中,“明恤”有“審慎、明察并體恤”的意思,指處理事務(尤其是涉及人事或刑罰)時,既明察秋毫又心懷體恤。例如:“罔不明恤”,意指沒有不審慎體恤的。
- 公開撫恤、顯揚恩惠: 漢代以後,尤其在诏令、奏章中,“明恤”更側重于指帝王或官府公開地、顯明地對臣民(特别是功臣、烈士、災民等)進行撫慰、救濟或褒獎。例如《後漢書·安帝紀》诏書中“明恤庶獄”意指明察并體恤訴訟案件(中的當事人),而用于褒獎功臣時則指公開給予撫恤恩典。其核心在于“恤”的行為是公開的、顯著的,以示恩德或公正。
-
總結釋義:
“明恤”意指公開地、顯著地體恤、憐憫或救濟。它強調的不僅是對他人的關懷與幫助(恤),更強調這種關懷是光明正大的、公開進行的、顯而易見的(明),帶有彰顯恩德、昭示公正或表達深切關懷的意味。常用于古代帝王施恩、官府赈濟或處理涉及民生、司法等事務的語境。
-
近義詞辨析:
- 撫恤:側重于對特定對象(如死者家屬、傷殘者)的安慰和物質幫助,是現代常用詞。“明恤”更強調“撫恤”行為的公開性和顯著性。
- 體恤:指設身處地為人着想,給予同情和照顧,強調内心的理解和關懷。“明恤”則在此基礎上有“将體恤之情公開化、行動化”的含義。
- 周恤:指周濟、撫恤,強調物質上的幫助。“明恤”包含物質幫助的可能,但更突出行為的公開性。
按語:
“明恤”一詞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恩自上出”和“明德慎罰”的思想。帝王或官府通過公開的體恤行為,既表達了對臣民的關懷,也彰顯了自身的仁德與統治的合法性。其使用多見于官方文書和曆史記載,現代漢語中已被更常用的“撫恤”、“體恤”等詞所替代。理解此詞需結合具體的曆史語境。
主要參考來源:
- 《尚書·周書·多士》(記載早期用法)
- 《後漢書·孝安帝紀》(記載漢代诏令用法)
- 《漢語大詞典》(綜合釋義)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字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明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明恤指“寬容體恤”,強調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态度。該詞由“明”(明智、明理)與“恤”(體恤、憐憫)組合而成,整體表達一種理性與情感并存的關懷。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怨怒》:“國輔常見君公有謀贊之能,明恤之量。” 此句以“明恤”形容人的德行,指其既有謀略又能體恤他人。
單字解析
- 明:本義為光明、清晰,引申為明智、公正;
- 恤:原指憂慮(《說文解字》),後衍生出同情、救濟之意,如“體恤”“撫恤”。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上位者的品德,如宋代劉筠詩句“申明恤刑诏”,即通過體恤民情來慎用刑罰。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漢字演變,主要參考權威詞典和漢字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艾衣暗海謗説北京師範大學别來無恙冰梨不怕不知薡蕫殘剝棰杖麤密禱盼方舄飛蓬風雨凄凄覆醢高逝格祀管綜旱季何辜龢利會粹惛愚監侍柬帖解簪疖子禁得盡浄疾痛據地懶設設老媽媽論兒聯邊量分琳琅留歡麥粞眊瞭命帥拈華摘豔遷奉骞骞凄曼清平窮滞仁公潤濕松柏之壽檀粉躺屍恬安體子威戮文囓五輪夏播铦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