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祀的意思、格祀的詳細解釋
格祀的解釋
古代祀求六氣和順的祭禮。《尚書大傳》卷三:“六沴之禮,散齊七日,緻齊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從東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禮曰格祀。”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祀的解釋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國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格祀”是古代一種祈求六氣(指自然界的六種氣象或元素)和順的祭祀禮儀,主要目的是通過特定儀式調和自然力量,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根據《尚書大傳》記載,格祀屬于“六沴之禮”的一部分,需通過嚴格的齋戒、潔淨祭器及特定流程完成祭祀。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儀式調和“六氣”,即古代認為影響自然與人事的六種氣象或元素(具體所指因文獻不同可能略有差異,如陰、陽、風、雨、晦、明等)。
-
祭祀流程與要求
- 齋戒準備:祭祀前需進行七日“散齊”(初步齋戒)和三日的“緻齊”(深度齋戒),期間需保持身心潔淨。
- 祭品與方位:使用赤黍(紅色黍米)作為祭品,并在庭院中按方位順序祭祀,從東方開始,至北方結束。
-
文化意義
格祀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調和觀念,屬于早期天人感應思想的體現。通過規範化的禮儀,古人試圖建立與自然界的和諧關系,以保障農業和社會穩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六氣”的具體内涵或相關古籍記載,可參考《尚書大傳》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祀》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規格,合乎規矩地進行祭祀。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礻”,其中“⺖”是表示生命的部首,“礻”是表示禮儀的部首。根據筆畫來看,它一共有13筆。
《格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祭祀神靈或先人時會按照一定的規格和禮儀進行,以示對神靈或先人的尊敬和敬意。
在繁體字中,格祀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格祀》這個詞的寫法在演變中并未發生太大改變。
以下是《格祀》的例句:
1. 我們要按照規定的程式和儀式來格祀先人。
2. 在重要的節日裡,人們會舉行盛大的格祀儀式。
與《格祀》相關的詞語有:
1. 宗教:宗教活動中進行的一系列儀式。
2. 遵循:按照一定的規則或要求進行行動。
3. 敬意:對他人或事物表示的尊敬和敬重。
至于《格祀》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在目前的資料中,我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