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之子的意思、螟蛉之子的詳細解釋
螟蛉之子的解釋
螟蛉:綠色小蟲,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産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義子。
詞語分解
- 螟蛉的解釋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負之。;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赢是一種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産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赢不産子,喂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
- 之子的解釋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嶽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
網絡擴展解釋
“螟蛉之子”是漢語成語,指被收養的義子或義女,即與收養人無血緣關系的子女。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與來源
- 本義:源自《詩經·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觀察到蜾蠃(寄生蜂)将螟蛉(綠色小蟲)帶回巢穴,誤以為蜾蠃無後代,故收養螟蛉為子。
- 引申義:後人以此比喻收養的子女,成為“義子”“義女”的代稱。
2.科學真相
古人誤解了蜾蠃的行為。實際蜾蠃會将卵産在螟蛉體内,幼蟲孵化後以螟蛉為食,并非“收養”。南北朝陶弘景通過觀察發現這一現象,糾正了傳統認知。
3.用法與例句
- 詞性:中性詞,作賓語使用。
- 例句:
- “周侗年邁,巴不得将平生武藝傳授與螟蛉之子。”(《說嶽全傳》)
- “與渾家商議,要過繼他做個螟蛉之子。”
4.文化意義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傳宗接代”的重視,即使無親生子女,收養義子也被視為延續家族的方式。現代則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代指非血緣關系的養子女。
螟蛉之子源于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誤解,現指收養的子女。其背後既有文化傳統,也包含科學認知的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螟蛉之子》的意思
《螟蛉之子》是一個成語,意為“螟蛉的後代”。螟蛉的幼蟲被稱為蠖,化蛹成蛾後産下的幼蟲也被稱為蠖。這個成語比喻人的後代同樣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螟蛉之子》的拆分部首是蟲、木,共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螟蛉之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羊祜傳》。在繁體漢字中,成語的書寫形式仍然是「螟蛉之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些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螟蛉之子》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螟蛉之子」。
例句
他的孩子像父親一樣聰明伶俐,真是“螟蛉之子”。
組詞
蠖螗(huò táng):比喻智力有限的人。
近義詞
出類拔萃、才子佳人。
反義詞
孤芳自賞、螳臂當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