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忽的意思、傲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忽的解釋

傲慢。 唐 張固 《幽閑鼓吹》:“某與 賀 ( 李賀 )中外,自小同處,恨其傲忽,常思報之。”《新五代史·宦者傳·張承業》:“ 盧質 嗜酒傲忽,自 莊宗 及諸公子多見侮慢。”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正俗》:“ 王 、 李 、 李 、 何 之論詩,如貴胄子弟,倚恃門閥,傲忽自大,時時不會人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傲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傲忽”由“傲”(傲慢)和“忽”(輕視)組合而成,表示傲慢自大、輕視他人的态度,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尊重他人感受或意見的行為。


詳細解釋

  1. 構成與表現
    “傲”指傲慢,“忽”指忽視或輕視,合起來描述一種既傲慢又輕蔑的待人态度。例如:成功後變得驕縱,對他人建議不屑一顧,或自恃身份而怠慢他人。

  2. 曆史用例

    • 唐代張固在《幽閑鼓吹》中記載:“恨其傲忽,常思報之”,指李賀因傲慢而遭人怨恨。
    • 《新五代史》提到盧質“嗜酒傲忽”,因态度傲慢被權貴子弟厭惡。

使用場景


相關詞彙


補充說明

“傲忽”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結構為左右(傲)+上下(忽),拼音為ào h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忽》的意思

《傲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傲慢漠視、輕視忽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傲忽》的部首是“亻”和“心”,分别表示“人”和“心”。它的筆畫數是14畫,屬于較複雜的漢字。

來源和繁體

《傲忽》在古代文字中并沒有出現,它是在現代先秦文獻《莊子·外物》中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出現的。

它的繁體字為「傲忽」,在台灣和香港地區常用的繁體字體系中使用較廣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傲忽》這個詞。古代寫作時,傲慢與忽視的意思常常使用其他字詞來表達,而非直接形成《傲忽》這個詞。

例句

他對别人的努力完全傲忽了,以為自己是唯一的英雄。

她對我的意見總是傲忽一笑,似乎從不關心我的觀點。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傲慢、忽視、輕視、漠視

近義詞:高傲、自負、驕傲

反義詞:謙虛、尊重、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