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冷菜湯。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躭着饑每日在長街上,乞些兒剩飯涼漿。”
(2).冷酒。 清 洪昇 《長生殿·哭像》:“一杯望汝遙來享,痛煞煞古驛身亡。亂軍中抔土便埋藏,并不曾瀽半椀涼漿。”
涼漿,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古代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指溫度較低,與“熱”相對。《說文解字》釋:“涼,薄寒也。”引申為清涼、微寒之意。
本指古代一種微酸的飲品,《說文解字》:“漿,酢漿也。”後泛指較濃的液體,如酒漿、蜜漿,亦指粥湯類流質食物。
涼漿即指放涼或本身溫度較低的流質食物,具體包含兩類常見指代:
古代文獻中多指代酒類。如《周禮·天官·漿人》記載“六飲”包括水、漿、醴、涼、醫、酏,其中“涼”鄭玄注為“以水和酒”,即兌水降溫的酒類,為解暑飲品。
民間亦指放涼的稀粥或草藥湯劑。北魏《齊民要術》載有制“寒食漿”法,以麥粥發酵後冷藏,作解暑涼漿之用。
“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 此處“涼”為宮廷特供的降溫酒飲。
“煮麥作粥,投甕中冷藏,待寒食日取用,謂之涼漿。” 記載民間冷食制作法。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時代背景。
參考來源:
“涼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冷菜湯
指冷卻的菜湯或剩湯,常見于元代文學作品中。例如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四折提到“乞些兒剩飯涼漿”,描述了饑寒交迫時乞讨冷湯的情境。
冷酒
指未加熱的酒,多用于清代戲曲。如清·洪昇《長生殿·哭像》中“不曾瀽半椀涼漿”,借冷酒表達哀悼之情。
補充說明
白鮝鼈蓋車閉縱婢作夫人層見疊出垂心儋輿倒蹅門大武貂行芳芗犯由牌複育感咽好離好散叫破賈肆結氂積毀消骨鯨舟久懷渴骥奔泉空園寬政魁碩楞勁斂發療狂李後主靈輴龍文劍魯直緑舌末産穆護歌難進偏至漂膏平婉碕嶔七傷取法攘雞桑蔭不徙三節兩壽三物僧館賒贳水粒飼雀夙達佻詭投書推後文學家武城禽杌臲五推祥河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