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帆席的意思、帆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帆席的解釋

船帆。舊時船帆或以席為之,故稱。《文選·木華<海賦>》:“維長綃,挂帆席。” 李善 注:“ 劉熙 《釋名》曰:‘隨風張幔曰帆。’或以席為之,故曰帆席也。”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江臯當落日,帆席見歸風。”《容齋三筆·縛雞行》引 宋 李德遠 《東西船行》:“東船得風帆席高,千裡瞬息輕鴻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帆席是古代對船帆的别稱,特指用竹篾、蒲草或蘆葦編織成的船帆,因形似席子而得名。這一名稱體現了古代造船工藝中對自然材料的運用,常見于唐宋時期的文獻記載。以下從釋義、字源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船帆的别稱

    指古代船舶中以編織物制成的風帆,功能與現代布帆相同,用于借助風力推動船隻行進。其材質多為竹篾、蒲草等柔韌植物,因展開後形似鋪開的席子,故稱“帆席”。

    文獻依據:

    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載:“帆席,今船帆也。編蒲為之,張于桅上以受風。”

    宋代《釋名·釋船》亦注:“帆,泛也,隨風張幔曰帆。或以席為之,故曰帆席。”

  2. 材質與工藝特征

    區别于後世布帆,帆席以編織工藝制成,需具備輕便、耐用的特性。明末《天工開物》提及:“帆席以細竹篾為骨,綴連蒲葉,密不透風。”


二、字源演變


三、文獻中的文化意涵

帆席在古代詩詞中常象征漂泊與行旅,如:

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樯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中“危樯”即指帆席桅杆,暗喻孤旅之寂。

宋代航海文獻《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詳載:“海船帆席廣三丈,以竹篾聯屬,雖暴風不斷。”印證其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


四、現代引申與消亡

隨着明清棉布普及,帆席逐漸被耐候性更強的布帆取代。今“帆席”一詞僅存于古籍及方言(如閩南語仍稱帆為“帆席”),現代漢語多用“船帆”。其曆史形态在《中國造船史》等專著中有系統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帆席”一詞主要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指古代船帆的材質。舊時船帆常用席狀編織物(如竹篾、草席)制成,因此被稱為“帆席”。例如《文選·木華〈海賦〉》中提到的“挂帆席”即指此物。

  2. 詞源考證:

    • 李善注《釋名》提到:“隨風張幔曰帆,或以席為之,故曰帆席”,說明其名稱來源于材質。

二、文學用例

  1. 唐詩中的意象:
    •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此處“帆席”代指船帆,營造出孤舟遠行的意境。
    • 李商隱《訪秋》:“江臯當落日,帆席見歸風”,亦以帆席暗喻航行。

三、其他說法

部分資料(如)提出“帆席”可比喻“掌握大局的舵手”,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四、總結

“帆席”是一個曆史詞彙,核心含義為古代以席狀物制成的船帆,多見于詩文描寫,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李商隱詩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貝樹卑俗采擿忏洗春紅叢曹劇部措置裕如促曲擔承耽樂稻柴典籍多收并畜法鉢焚林而畋高韻瑰碩寒吹汗流夾背罕倫紅溜溜毀家纾國彗掃活門鹼土簡約記持解已羁宦進醵金羊峻制開台墾殖控守兩忙稅零活淪弊馬韀明恤敏劭納級蓬屋聘士皮樹中乞留曲呂榮啓期視同兒戲衰敗霜翎私當算課太公望鐵樹開花提甕頭梢自領兔缺烏沈卧處五福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