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無長物的意思、身無長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無長物的解釋

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 ﹞對曰:‘丈人不悉 恭 , 恭 作人無長物。’”後以“身無長物”形容極其貧窮。 清 華偉生 《開國奇冤·賸義》:“好在我身無長物,就帶了那管秃筆,跑到了 上海 地方,東塗西抹,藉資餬口。” 茅盾 《歸途雜拾·韓江船》:“這些逃難人雖則身無長物,因為一到 惠陽 就逢到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冷,不能不臨時買了棉被,這一下,艙裡的地位便不經濟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身無長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含義


出處與典故

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東晉官員王恭生活簡樸,僅有一領竹席。友人誤以為他有多餘之物,王恭回應:“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您不了解我,我從不留多餘的東西)。後以此形容清貧或廉潔。


用法與示例

例句:

  1. 老王經商失敗後身無長物,如今重新奮鬥。
  2. 這位官員一生清廉,去世時身無長物。

易錯點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權威出處如《世說新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無長物

《身無長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一無所有,沒有任何財産或家産。

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身”、“無”和“長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身(身字的部首是自,筆畫數為7)、無(無字的部首是無,筆畫數為4)、長(長字的部首是長,筆畫數為8)、物(物字的部首是牛,筆畫數為8)。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論衡·古文敷設》中曾經有這樣的描述:“生命可有常歸,一日為人身有常歸耳,何為人今日生,無一日生之歸,幾與喪家出走無長物乎。”意思是人的一生是有一個歸宿的,即生命終結後歸于土地。推而廣之,這個成語引申為沒有供歸宿或安身之所。

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中的寫法一緻。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身”字的右邊有一個“古”字旁,而“無”字的上方有一個“天”字旁。“長”字的上方是一個“八”字旁,而“物”字的右邊是一個“廣”字旁。

例句:身無長物的人常常感到内心空虛,缺乏歸屬感。

組詞:身無分文、一無所有、百無一是。

近義詞:一貧如洗、一貧如斯。

反義詞:富可敵國、富甲一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