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身的意思、逃身的詳細解釋
逃身的解釋
逃命,藏身。《史記·蕭相國世家》:“夫上與 楚 相距五歲,常失軍亡衆,逃身遁者數矣。”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道至人賦》:“荒聰明以削智,遁支體以逃身。”《南史·孔琳之傳》:“又今之所患,逋逃為先,屢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肅戒未犯,永絶惡原。”
詞語分解
- 逃的解釋 逃 á 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逃跑。逃敵。逃匿。逃遁。逃逸。 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逃避。逃難(刵 )。逃彙。逃稅。逃世(避世)。 遁追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逃身”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áo shēn,其核心含義為逃命、藏身,通常指在危險或困境中躲避以保全自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義分解:
- 逃:躲避不利環境或事物(如逃跑、逃避)。
- 身:軀體或生命(如獻身、人身)。
- 組合含義:通過躲避危險以保全性命,并隱藏行蹤。
古籍例證
- 《史記·蕭相國世家》:
“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衆,逃身遁者數矣。”
(劉邦與項羽對峙時多次因戰敗逃亡藏身)。
- 《南史·孔琳之傳》:
“屢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肅戒未犯。”
(強調通過嚴懲逃亡者以警示他人)。
- 南朝謝靈運《入道至人賦》:
“荒聰明以削智,遁支體以逃身。”
(通過舍棄智慧、隱匿身體來避禍)。
現代用法
- 常見語境: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描述因戰亂、追捕等逃離險境的行為。
- 網絡引申:偶見于遊戲術語,如“劫的逃身技能”(結合位移、消耗等功能),但非傳統用法。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逃命、遁逃、隱匿。
- 反義詞:直面、迎戰、現身。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詳細來源,可參考相關詞典網頁(如、2、4)。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逃身
逃身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具有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來源等方面的特點,下面對它進行詳細解釋。
意思
逃身指的是脫離困境或擺脫危險的行為,也可以指從一個地方逃走或離開。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逃身的拆分部首是辶(辵)和身,其中“辶”是“辵”的繁體形式,表示“行走”的意思,而“身”表示“人的身體”。逃身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逃身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逃”和“身”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逃”表示逃離、躲避,而“身”則代表人體。兩個字合并後的意思就是人以某種方式離開原本的位置或狀态。
繁體
逃身的繁體字為「逃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逃身的寫法與現在相似,沒有太大變化,由“逃”和“身”組成。
例句
1. 他逃身離開戰場,躲避了戰争的危險。
2. 媽媽逃身出了火災現場,保護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組詞
逃離、逃避、逃脫。
近義詞
遁身、離身、脫身。
反義詞
進身、入身、歸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