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傳心授的意思、口傳心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傳心授的解釋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内心領會。 明 解缙 《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隻這刀法,槍法,彈弓,袖箭,拳腳,卻是老人家口傳心授。” 光未然 《戲曲遺産中的現實主義》:“古代戲曲中許多優秀劇目,盡管在舊社會得不到出版發行的便利,千百年來通過無數藝人的口傳心授,終于很好地保留下來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傳心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kǒu chuán xīn shòu,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口頭傳授和内心領悟相結合的方式傳承技藝或知識,常見于師徒間的教學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曆史背景


3. 應用場景


4.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5. 語法與結構


“口傳心授”體現了傳統文化中注重實踐性、互動性和悟性的傳承方式。盡管現代教育更依賴文字和标準化教學,但這一概念仍為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提供了重要啟示。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探讨,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傳心授

口傳心授是一個成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口頭上傳授,心靈上領悟。下面将對這個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口傳心授由“口”、“傳”、“心”、“授”四個字組成。其中,“口”字的部首為口,總筆畫為3;“傳”字的部首為傳,總筆畫為9;“心”字的部首為心,總筆畫為4;“授”字的部首為手,總筆畫為11。

來源:《孟子·公孫丑上》是《孟子》中的一篇章節,其中提到了“君子學道則愛人,愛人則敬口傳心授”。這句話意味着學習道德倫理,要愛人,愛人就要尊重傳授道德知識和心靈智慧的口頭傳承。

繁體:口傳心授的繁體字為「口傳心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口傳心授的寫法多樣,如「口稹心授」、「口傳心授」等。不同的文獻和時期有不同的寫法,但意義相同。

例句:他是一位智者,善于口傳心授,讓學生們深刻領悟道德的真谛。

相關組詞:傳授、口頭、心靈、領悟。

近義詞:言傳身教、言傳身授。

反義詞:書本教育、書本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