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供應的糧食。廪,廪粟。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序》:“臣幸以罪居 永州 ,受食府廪,竊活性命。”
“府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府廪”最初指地方政府或國家的糧食倉庫,由“府”(地方政府或官府)和“廪”(糧倉)兩字組合而成。例如,《唐铙歌鼓吹曲序》中提到“受食府廪”,即指官員依靠官府供應的糧食維持生計。
引申意義
隨着詞義擴展,“府廪”也可代指國家財政或物資儲備,涵蓋更廣泛的公共資源管理範疇。
文獻用例
唐代柳宗元在貶居永州時曾用“府廪”描述自己依靠官府糧食生存的狀态,體現了該詞在古典文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中,“府廪”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國庫”“財政儲備”等現代詞彙類比理解其核心概念。
總結來看,該詞既指具體的糧食存儲機構,也象征國家資源管理體系,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物資管理的重視。
府廪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府和廪兩個部分組成。
府的部首是廣,府的筆畫數是8。
廪的部首是廣,廪的筆畫數是13。
府廪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行政制度。府指的是地方政府的官署,廪指的是存糧的倉庫。
在繁體中,府廪的寫法是府廩,字形上的區别是府的右側有一個“斤”的字形,表示存糧的倉庫。
在古時候,府廪的寫法和現在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以下是府廪的例句:
他被任命為京城的府廪官員。
府廪這兩個字沒有近義詞。
府廪的反義詞是東西,表示府廪所存儲的糧食等物品的流通和分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