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令的意思、禀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令的解釋

亦作“禀令”。猶受命。《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孔 傳:“稟,受;令,亦命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夫子論二》:“四時於其當行而自行,百物於其應生而自生,捨天則無所稟令,而天豈臨事旋出此令歟!”《宋史·孟珙傳》:“由是諸将禀令惟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禀令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詞源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形本義 "禀"字甲骨文寫作"㐭",象糧倉之形,《說文解字》釋為"賜谷也",本義指官府發放的糧食補助,引申為承受、領受之意(《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令"字甲骨文象人跪聽命狀,《說文解字》釋為"發號也",本指上級的指示命令(《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二、詞義發展 作為動賓結構,"禀令"在秦漢文獻中多指下級接受并執行上級指令,如《漢書·文帝紀》載"郡守禀令于朝"。至唐宋時期,詞義擴展出"禀承天地規律"的哲學内涵,如朱熹《周易本義》注"萬物禀令于陰陽"。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于特定領域:

  1. 曆史文獻研究:指代古代行政文書中的命令傳遞體系
  2. 哲學讨論:用于闡釋天人關系理論中的自然法則
  3. 方言遺存:閩南語仍将"禀令"作為"報告上級"的口語表達

(詞源考證參考自《漢語大詞典》網絡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字诂林》電子數據庫,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禀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例證

  1. 古代典籍

    • 《宋史·孟珙傳》記載:“由是諸将禀令惟謹”,強調下屬嚴謹執行命令的态度()。
    • 宋代程大昌《考古編》中,以“四時自行,百物自生”類比自然規律,暗喻“禀令”是事物遵循天命的體現()。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語境或學術讨論,如“金光燦爍照雲城,百萬雷兵禀令行”的詩詞引用()。

三、相關拓展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詳細注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阿阿克蘇姆王國幫挈撥棹子不自喜蒼蒼怆恤當風島可跮踱服采剛正官梅駭愕好憎痕璺懷材荒謬壺公漸漸奸谲羁腸戒厲鏡套究正卷蓬看賬先生口袋廊餐良伴寥寥靈鲲亂事論年羅馬字貌色難以為繼能勾撲空溥覽淺鮮欠帳清厲攘善遶身十保扶拾青紫時訓收果疏凝踏鳴天一閣天正梯級脫躧五綦相度顯豔宵分躧高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