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木的意思、立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木的解釋

(1).豎木于地。《列子·湯問》:“ 泰豆 乃立木為塗,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還,無跌失也。”《宋史·河渠志五》:“ 景祐 二年, 懷敏 知 雄州 ,又請立木為水則,以限盈縮。”

(2).直木。《晏子春秋·谏下十五》:“橫木龍蛇,立木鳥獸。”

(3).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亦指林地上未伐倒的活着的樹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木"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與"豎立着的樹木"直接相關,但在不同語境下也有引申或專業用法。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規範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豎立的樹木(名詞)

    指自然生長或人為栽種後保持直立狀态的活樹或未砍伐的樹木。

    :山林中遍布立木,郁郁蔥蔥。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2. 建築/工程術語(名詞)

    指作為支撐結構垂直豎立的木材或柱子,常見于傳統建築(如房梁、腳手架)或臨時搭建物。

    :古代工匠用立木支撐橋梁結構。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引申與專業用法

  1. 林業術語

    指林地上存活且未被采伐的樹木總和,與"枯木""倒木"相對,是森林資源統計的重要指标。

    來源:《林業科學術語》(國家标準GB/T 14073-93)

  2. 曆史典故:立木取信

    典出《史記·商君列傳》:商鞅變法時在城南豎立木頭,許諾搬動者賞金,以此建立政府公信力。"立木"在此象征誠信與法律權威。

    :"立木南門"成為推行新政的經典案例。

    來源:《中華典故大辭典》(中華書局)


三、古文用例

《商君書·修權》:"置法官,立木以示信",印證"立木"作為政治符號的早期文化内涵。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用說明

因當前未獲取可公開訪問的線上詞典鍊接,以上來源均依據權威紙質辭書。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知網、萬方)查閱原文以核實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

“立木”一詞的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含義(堅定信念)

作為成語,“立木”比喻人擁有堅定不移的立場或信念,像穩固的樹木一樣不可動搖。例如在表達對原則的堅守時,可以說“他始終立木般堅持初心”。


二、字面/古義

  1. 豎立木頭
    指将木材垂直立于地面,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列子·湯問》中記載“泰豆乃立木為塗”,即用立木作為練習走路的工具。
  2. 直木
    形容木材筆直的狀态,如《晏子春秋》提到“橫木龍蛇,立木鳥獸”,指用不同形态的木材進行裝飾。

三、林業專業術語

在森林學中,“立木”指林地中未砍伐的活體樹木,或構成森林主體的樹木總和。例如:“調查森林資源需統計立木蓄積量。”


四、拓展:曆史典故

“商鞅立木”是著名的曆史事件,商鞅通過在城南立木并兌現賞金,樹立變法誠信,後引申為通過實際行動建立公信力(注:此釋義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列子》《宋史》等古籍原文或林業學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本事人昌世超轶賜乞脞説淡豔倒茄雕橑戹禍放僻邪侈豐祚富寵賦斂幹幹凈公望慣狎海屋添籌寒樹禾稈黑河市後言黃花閨女讙聚護念見戶解骖劫律草階下囚饑匮鯨目僦屋決舍駿步具眼懶怠脔殺謀材牛心拐孤排戶偏孤披襖子披潰乾物穹谷赇賂權火權且髯狎戎麾叡德入戲申報受知隨俗浮沉所之緼奧無惡閑所顯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