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羶臭污穢。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一馬一牛觸犬羊之羶穢,不能須臾暫忍。”
2.舊時亦用以比喻其他民族的入侵或統治所造成的影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慨自 明 季淩夷, 韃 妖乘釁,竄入中華。而當時官兵人民,未能共憤義勇,驅逐出境,掃清羶穢。”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革彼羶穢殘惡舊政府之命。”
“羶穢”是一個複合詞,由“羶”和“穢”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字義拆解
組合含義
兩字連用,通常形容氣味腥臭且環境污濁的狀态,也可比喻道德敗壞或社會風氣的腐化。例如:“羶穢之地”可指惡臭髒亂的場所,或暗喻藏污納垢的社會環境。
引申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可能通過“羶穢”表達對污濁現實的批判,如《荀子·富國》中“田瘠以穢”即用“穢”暗指民生凋敝。而“羶”的加入更強化了感官與精神的雙重厭惡感。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其修辭效果。
羶穢(shān huì)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肮髒、污穢、卑鄙惡劣。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羊(yáng)和禾(hé),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羶穢的字形保持不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在這個詞的情況下,沒有太大的變化,仍是由同樣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幫助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1. 他的行為羶穢可恥,令人厭惡。 2. 這個地方十分羶穢,需要徹底清潔。 3. 此書揭示了那個黑暗的、羶穢的時代的真相。
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羶穢不堪:意思是非常肮髒而令人無法忍受。 2. 羶穢面目:意思是惡劣行為或舉止的表現。
根據意義,羶穢的一些近義詞包括:肮髒、惡劣、卑鄙和污穢。而一些反義詞則有:潔淨、純潔、高尚和清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