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米廪的意思、米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米廪的解釋

周 代 魯國 的學校。相傳起始于 虞舜 時代。《禮記·明堂位》:“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序, 夏後氏 之序也;瞽宗, 殷 學也;頖宮, 周 學也。” 鄭玄 注:“庠序亦學也…… 魯 謂之米廪。 虞帝 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陳澔 集說:“ 魯 所藏粢盛米之廪,即 虞氏 之庠,謂藏此米于學宮也,亦教孝之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米廪”是古代專指儲存米糧的官方糧倉,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源與結構
    “廪”(lǐn)在甲骨文中像屋頂下堆積的谷物,金文增加“禾”部強化儲糧屬性,本義為官辦糧倉。從《說文解字》及段玉裁注可知,“廪”最初指官府儲存和發放糧食的場所,後衍生出“供給糧食”的動詞含義。

  2. 米廪的專指意義
    根據《禮記·月令》“谷藏曰倉,米藏曰廪”的記載,“米廪”特指儲存已去殼精米的倉庫,與“倉”(儲存未脫殼谷物)形成分工。這種分類體現了古代對糧食管理的精細化。

  3. 文化中的延伸
    在中醫理論中,“倉廪”被借喻為脾胃功能,如《素問》稱“脾胃者,倉廪之官”,強調其受納運化水谷的作用。但“米廪”更側重其本義,即實體糧倉。

  4. 祭祀與禮儀用途
    《周禮》記載“廪人”負責管理九谷,其中“米廪”所儲精米多用于宗廟祭祀,如《榖梁傳》提到的“禦廪”即專藏祭祀用米的場所。

“米廪”是古代官方儲米機構,兼具實用性與禮制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曆史用例,可查閱《周禮》《禮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米廪——一個古老的詞彙

米廪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由“米”和“廪”兩個部分組成。下面我将為你介紹這個詞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詞義

米廪指的是倉庫或貯存糧食的地方。在古代,米廪是為了保障國家的糧食儲備而設立的。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米廪的首字部首是“米”,表示與米有關;次字部首是“廪”,讀音與琴相同,表示倉庫或貯存糧食的場所。米廪共有10個筆畫。

三、來源和繁體

米廪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字義考辨的著作中,可見它的使用曆史非常悠久。在繁體字中,米廪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米廪」。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于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在。以米廪為例,早期的寫法為「⿰米尾」,中期寫為「⿵尾」,後期則變為現在的寫法,即「⿰米廪」。

五、例句

1. 官府設立了多個米廪來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2. 這座城市的米廪是保障居民溫飽的重要依靠。

六、組詞

米廪的組詞有:米糧(指糧食)、廪生(古代稱官署裡的學生)、廪生廟(供奉廪生廟神的廟宇)。

七、近義詞

米廪的近義詞有:米倉、糧倉、谷倉。

八、反義詞

米廪的反義詞為:空倉、空庫,即沒有儲存糧食的倉庫。

以上是有關于米廪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