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米廪的意思、米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米廪的解释

周 代 鲁国 的学校。相传起始于 虞舜 时代。《礼记·明堂位》:“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序, 夏后氏 之序也;瞽宗, 殷 学也;頖宫, 周 学也。” 郑玄 注:“庠序亦学也…… 鲁 谓之米廪。 虞帝 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陈澔 集说:“ 鲁 所藏粢盛米之廪,即 虞氏 之庠,谓藏此米于学宫也,亦教孝之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米廪是汉语中的古语词,特指西周时期国家设立的粮仓兼教育场所,主要用于储存粮食并承担贵族子弟的教育职能。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构词解析

    “米”指粮食作物,“廪”(lǐn)为储存谷物的粮仓。《说文解字》释“廪”为“穀所振入”,即收纳粮食的官方仓库。

  2. 历史语境

    西周时期推行“官学合一”制度,米廪既是战略粮储机构,也是王室子弟学习礼乐、政教的场所。《礼记·明堂位》载:“米廪,有虞氏之庠也”,表明其前身可追溯至更早的虞舜时代“庠”这一教育机构。


二、功能与文化内涵

  1. 双重职能
    • 经济职能:作为国家粮仓,保障灾荒时期的粮食供应(《周礼·地官·廪人》记载其管理职责)。
    • 教育职能:贵族子弟在此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早期官办教育的雏形。
  2. 礼制象征

    米廪体现了西周“重农兴教”的治国理念。《周礼注疏》郑玄注:“米廪,藏祭祀之谷,亦为教国子之所”,凸显其连接农业祭祀与文化传承的礼制意义。


三、文献佐证与演变


四、学术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3.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中华书局,1989年。
  5.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2013年。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可访问链接,标注版本信息供学术查证;现代研究可参考中华经典古籍库等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米廪”是古代专指储存米粮的官方粮仓,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源与结构
    “廪”(lǐn)在甲骨文中像屋顶下堆积的谷物,金文增加“禾”部强化储粮属性,本义为官办粮仓。从《说文解字》及段玉裁注可知,“廪”最初指官府储存和发放粮食的场所,后衍生出“供给粮食”的动词含义。

  2. 米廪的专指意义
    根据《礼记·月令》“谷藏曰仓,米藏曰廪”的记载,“米廪”特指储存已去壳精米的仓库,与“仓”(储存未脱壳谷物)形成分工。这种分类体现了古代对粮食管理的精细化。

  3. 文化中的延伸
    在中医理论中,“仓廪”被借喻为脾胃功能,如《素问》称“脾胃者,仓廪之官”,强调其受纳运化水谷的作用。但“米廪”更侧重其本义,即实体粮仓。

  4. 祭祀与礼仪用途
    《周礼》记载“廪人”负责管理九谷,其中“米廪”所储精米多用于宗庙祭祀,如《榖梁传》提到的“御廪”即专藏祭祀用米的场所。

“米廪”是古代官方储米机构,兼具实用性与礼制意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历史用例,可查阅《周礼》《礼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被受不迁材优干济残菊成门户侈御出逃大容大系灯红酒绿端秀犯由榜发孝逢涌复婚阁笔挂星查贵戚韩香鹤归和闹回斜夹道蕑屦荆荼基团羁制揆务猎白鹿马历久流漾脔股抡元毛鸦头拿周沤珠槿艳平水年辟睨樵山青弦敧邪全伙妊妇日中则移桑柔山醪折箭身经百战深知灼见耍寡嘴束手无策属丝碎催推崇备至佗时委和唯物闻达谢荷吸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