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頑兇 ”。1.愚妄不順。《史記·五帝本紀》:“ 放齊 曰:‘嗣子 丹朱 開明。’ 堯 曰:‘籲!頑兇,不用。’” 張守節 正義:“兇,訟也。言 丹朱 心既頑嚚,又好争訟,不可用之。” 唐 司空圖 《共命鳥賦》:“附強迎意,掩丑自容,忌其不校,寝以頑兇。”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盡頑兇,設就牢籠,不許我身安壽永。”
(2).惡人。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昔 文 武 之用 管 蔡 以實, 周公 之誅 管 蔡 以權……故令時人全謂 管 蔡 為頑兇。”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四:“天道殃頑兇,神明祐懿哲。”《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十一年》:“ 徐州 雖屢搆禍亂,未必比屋頑兇;蓋由統禦失人,是緻姦回乘釁。”《詩刊》1977年第11期:“石頭落地也爆6*炸,收緊口袋懲頑兇。”
見“ 頑兇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頑兇漢語 快速查詢。
“頑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頑兇”指頑固不化且兇惡暴戾之人,強調品性的惡劣與行為的殘暴。
二字組合後,形容人兼具頑固不馴與兇狠暴虐的特質。
二、古籍用例佐證
“(安祿山)包藏禍心,豺狼為性,頑兇成習。”
此處以“頑兇”形容安祿山本性頑固兇殘,揭示其叛亂根源。
“希烈頑兇不悛,毒流郡邑。”
指叛将李希烈頑固作惡,禍害百姓。
三、權威辭書解釋
“頑兇”釋義為“愚妄兇惡”,例引《後漢書·皇甫規傳》:“羌戎潰叛,頑兇猾夏。”
标注為“頑固兇惡”,強調其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暴君、叛臣或惡徒。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該詞屬文言色彩濃厚的貶義詞,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如:
參考資料說明
因“頑兇”屬古漢語詞彙,本文釋義主要依據以下經典辭書及古籍原文:
(注:因古籍及專業辭書無直接線上可引用的權威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查閱紙質或官方電子版辭書獲取完整内容。)
“頑兇”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和使用場景如下:
愚妄不順
指人性格固執、愚鈍且不服從教化。例如《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堯評價丹朱:“籲!頑兇,不用。”張守節注釋“兇”為“訟”,即丹朱不僅愚鈍,還喜好争訟( )。
惡人
指兇殘或難以馴服的壞人。如三國時期嵇康在《管蔡論》中提到,時人認為管叔、蔡叔是“頑兇”的代表( )。
“頑兇”一詞兼具“愚妄”與“兇惡”的雙重含義,既可指性格缺陷,也可指具體惡人。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古籍原文。
百巧成窮保胎卑贊廷式編創逼塗不可摸捉償贖刍泥摧落典變二十四孝幡布霏娓赙布格律詩鬼筆固疾亥合河沙世界回天倒日火作捷音驚視金葉子僦稅技校潋灧俪辭靈慶靈香臝襢買易冥界暝陰目挑眉語槃根錯節陪奴配位聘士葡萄褐鋪行前冊謦咳碁盤戚裔七雜八色少庶子唼食身親深圳食積失賺蘇坐祧祊徒馭威鬥霧霭五蔭縣役謝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