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依附、依傍。《後漢書·孔融傳》:“時 袁曹 方盛,而 融 無所協附。”《後漢書·窦憲傳》:“所以内外協附,莫生疑異。”《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近日頗協附有位,久則便成朋黨。”
協附(xié fù)是現代漢語中一個較為正式的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協調配合、依附支持,強調在共同目标下主動配合或歸附的行為。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釋義:
協調依附
指在行動或立場上主動配合、歸附某一方,體現協作性與從屬性。
例:諸侯協附天子,共守禮法。
支持配合
引申為對他人主張或行動的贊同與輔助,含積極協作之意。
例:團隊成員協附領導決策,推動項目進展。
語境特征
多用于描述政治、組織或群體關系中主動的配合行為(如《資治通鑒》載“四方協附”),現代亦見于團隊協作場景。
感情色彩
中性偏褒義,強調自願性與建設性,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隱含權力不對等關系。
“諸将協附,推其為主帥。” ——指将領們自願支持推舉統帥。
“士民協附新政,民心漸安。” ——民衆支持新政,社會趨于穩定。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交流中更常用“配合”“支持”等替代;學術或正式文本中仍保留其古雅色彩。
易混淆詞
區别于“依附”(含被動依賴義)、“附和”(常含盲從義),"協附"更強調主動協作的積極性。
參考資料: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及《資治通鑒》《明史》等典籍用例。
“協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例句及權威解釋歸納如下:
“協附”意為依附、依傍,指人或勢力依靠、追隨某一方。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政治立場的選擇。
《後漢書·孔融傳》
“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
→ 指孔融在袁紹、曹操勢力強盛時未依附任何一方,強調其獨立立場。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近日頗協附有位,久則便成朋黨。”
→ 暗含對無原則依附行為的批判,指出長期協附可能形成利益集團。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分析古代政治關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依附”“攀附”等更通用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解析。
鞍銜壁龛叉巴子讒阋朝柄池舘赤律律黨戚抵蟲頂索返跸飛蟻風聞言事恭賀新禧攻掘詭讕孤冢寒酸花前月下堅陳節帥敬若神明金鹿拉巴煉焦連宗栎橿子臨喪麟台臨危制變麗什龍王爺路沖門吊兒麪牀命根茉莉牧戶目瞑奈曼蹑手蹑足驽薾挪步棄過圖新傾蓋如故青山入坐殺掠雙全樞副梳栊所居泰真藤黃田役提壺亭軒無傳無庸顯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