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依附、依傍。《後漢書·孔融傳》:“時 袁曹 方盛,而 融 無所協附。”《後漢書·窦憲傳》:“所以内外協附,莫生疑異。”《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近日頗協附有位,久則便成朋黨。”
“協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例句及權威解釋歸納如下:
“協附”意為依附、依傍,指人或勢力依靠、追隨某一方。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政治立場的選擇。
《後漢書·孔融傳》
“時袁曹方盛,而融無所協附。”
→ 指孔融在袁紹、曹操勢力強盛時未依附任何一方,強調其獨立立場。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近日頗協附有位,久則便成朋黨。”
→ 暗含對無原則依附行為的批判,指出長期協附可能形成利益集團。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分析古代政治關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依附”“攀附”等更通用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解析。
協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合作附和,配合協助。形容人或事物相互配合合作的狀态。
協附這個詞由卩部和阝部組成,卩部讀字音為jié,阝部讀字音為fù。總共有10畫。
協附這個詞的來源不甚明确,但可以推測出協是助力,附是附屬的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協附代表雙方合作、互相附和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協附的寫法為協附。
根據古代寫法,協附可以寫作“協附”或者“協負”。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代表了古人對合作附和的描繪方式。
協力、協同、附和、互助、配合等。
協助、合作、互助、配合等。
對立、阻撓、抵觸、敵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