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汾陽王的意思、汾陽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汾陽王的解釋

指 唐 汾陽郡王 郭子儀 。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太尉始為 涇州 刺史時, 汾陽王 以副元帥居 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汾陽王是中國古代爵位封號,特指唐代名将郭子儀(697-781年)的郡王稱號。據《舊唐書》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立下赫赫戰功,受封“汾陽郡王”,封地位于今山西省汾陽市一帶。這一封號兼具地理标識與政治褒獎的雙重意義,既體現其封邑所在,又彰顯其“再造王室”的功勳地位。

從漢語詞源學角度分析,“汾陽”由“汾水”(黃河支流)與“陽”(山南水北為陽)組合而成,符合古代地名命名規律;“王”則指代郡王爵位,屬于唐代異姓功臣最高封爵等級之一。郭子儀獲封後,“汾陽王”逐漸演變為專稱,後世文獻如《資治通鑒》《新唐書》均沿用此稱謂指代郭子儀。

該稱號的文化内涵包含三重維度:其一為軍事權威象征,其二為忠君愛國典範,其三為家族榮耀标識。據《郭子儀傳》記載,其家族八子七婿皆顯貴于朝堂,形成“汾陽世家”的特殊文化現象。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郭子儀祝壽圖》等文物,印證了這一稱號在藝術領域的深遠影響。


《舊唐書·郭子儀傳》

《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

《漢語地名與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七》

《唐代門閥社會研究》

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汾陽王”是唐代著名軍事家郭子儀的封爵稱號,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汾陽王”指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697年-781年),他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軍事将領和政治家,因功勳卓著被封為郡王,封地汾陽(今山西汾陽一帶)。

二、人物背景

  1. 出身與早期經曆
    郭子儀祖籍山西,出生于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以武舉高第入仕,曆任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等職。
  2. 主要功績
    • 平定安史之亂:率軍收複河北、河東及兩京(長安、洛陽),挽救唐朝危局。
    • 抵禦外族入侵:廣德元年(763年)擊退吐蕃收複長安,永泰元年(765年)單騎說服回纥退兵,化解危機。
  3. 封爵與榮譽
    因戰功顯赫,于寶應元年(762年)受封汾陽郡王,官至中書令,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三、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狀》中提到:“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印證了郭子儀在當時的軍事地位。

四、後世評價

郭子儀被視為唐代中興名将,其政治智慧與軍事才能備受推崇,封號“汾陽王”也成為其曆史貢獻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滄海一粟側脈車馬費春情詞緻電改颠題釣濑冬花端饬繁湊逢遌風雨封嘴腹中兵甲幹本攻索工徒溝通害盈函匦煎淚解骖妓航激抗籍戎磕打狂風惡浪狂佻狼艱狽蹶老妪吹篪斂蹤遴員蠻民枚紀秘異迺今你懂的刨花水遷飛前光乞答切除輕寒窮暴七星岩勸誨缺隅神奸巨蠧麝煙霜紙説誇司空見慣屠釣蛻故孳新危豁顯晶線索限韻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