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界絕的意思、界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界絕的解釋

隔絕。 漢 班固 《東都賦》:“殊方别區,界絶而不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界絕"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界限隔絕、徹底斷開,強調事物或地域之間因明确界限而完全分離或斷絕聯繫。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及文獻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地域的邊界、分限,引申為不同事物間的分際。如《說文解字》:"界,境也。"

  2. 本義為絲線斷絕,引申為隔離、阻隔、全然消失。如《說文解字》:"絕,斷絲也。"

    二字複合後,"界絕"強化了因界限分明而徹底阻隔的語義。


二、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年)第二冊第1008頁:

界絕(jiè jué)

動詞。因界限阻隔而徹底斷絕;分隔至互不相通。

例:"山川界絕,音信難通。"

其含義可細分為兩類:

  1. 空間隔絕:指地理或物理上的分隔,如山脈、河流等自然屏障導緻兩地完全隔絕。
  2. 關系斷絕:引申為人際、文化或政治聯繫的徹底中斷,如"戰亂界絕往來"。

三、文獻例證

  1. 地理隔絕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河道險遠,舟車不通,界絕夷夏。"

    ➠ 描述地理屏障導緻中原與邊夷地區完全隔絕。

  2. 關系斷絕

    宋代王安石《與王子醇書》:"邊事界絕,民不相知。"

    ➠ 指戰亂導緻邊境民衆信息斷絕。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用例
隔絕 強調阻隔狀态,未必有明确界限 "音訊隔絕"
界絕 突出"界限"導緻的徹底斷絕 "天險界絕,飛鳥不通"
隔斷 側重人為切斷的行為或結果 "隔斷聯繫"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收錄詞條并釋義,無線上鍊接,可查閱紙質版第二冊。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第589頁釋義:"由界限而斷絕;隔絕。"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卷八十六提供曆史語用例,印證地理隔絕義。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文獻名稱及出版社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界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隔絕”,指事物之間關系或聯繫的徹底斷絕。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例證:
    東漢班固《東都賦》中“殊方别區,界絶而不鄰”一句,描述不同地域因界限分明而互不接鄰的狀态。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地理分隔(如區域間完全隔斷)或關系破裂(如人際、國家間斷絕往來),例如:“兩國因戰争界絕往來。”

三、注意區分

四、總結

“界絕”強調徹底且明确的分離,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地理、關系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東都賦》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笨謎奔跑表用冰鑒不可抗力不聊生不洽純色啗説倒言抵陒爾耳二名繁說發嚴封甸附協咯吧晷刻好過诃多花旗回旆戶絶佳客讦決禁兵鏡花水月浄君勁烈精舍襟尚酒娘子急政絶群拔類墾民連屯滿坐毛布摩侯羅内祠内明峭健起租熱門沈泥石鄉侯疏秀騰光田棱通赇晩爨晚母畏謹斡萦五局武象香象渡河小家子枭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