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波茨坦的意思、波茨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波茨坦的解釋

德國東北部城市。人口137萬(1984年)。有精密機械、光學儀器等工業。多宮殿、教堂等古迹。1945年8月2日,《波茨坦協定》在此籤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波茨坦(德語:Potsdam)是德國勃蘭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西南約25公裡處,哈弗爾河畔。該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1. 地理實體

    指德國東部一座重要城市,曆史上曾長期作為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夏宮所在地。其名稱直接音譯自德語“Potsdam”,無特定漢語字面含義,屬專有地名。

  2. 曆史事件關聯

    因1945年7月至8月在此召開的波茨坦會議(Potsdam Conference)而具有重大曆史意義。會議期間,同盟國(美、英、蘇)首腦讨論了戰後對德國的處置及對日最後通牒(《波茨坦公告》),深刻影響了二戰後的國際格局。該名稱常與此會議及公告緊密聯繫。

  3. 文化遺産象征

    代表擁有豐富曆史建築與皇家園林的城市景觀,尤以波茨坦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及其園林(普魯士宮殿和園林群)聞名,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體現了普魯士時期的藝術與建築成就。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波茨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涉及德國城市名稱和重要曆史事件,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城市概況

  1. 地理位置
    波茨坦(Potsdam)是德國勃蘭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與柏林僅半小時高速鐵路車程。

  2. 人口與産業
    根據1984年數據,人口約13.7萬(可能已更新)。工業以精密機械、光學儀器為主。

  3. 文化與古迹
    城市内多宮殿、教堂等曆史建築,例如著名的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二、曆史意義

  1. 波茨坦會議(1945年)
    二戰結束後,美、蘇、英三國領導人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此舉行會議,商讨戰後對德政策及國際秩序,并籤訂《波茨坦協定》,決定德國分割占領等事項。

  2. 《波茨坦公告》
    會議期間,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公告,成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文件。


三、其他含義


提示:若需最新人口數據或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政府統計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沙堤備安庫閉月羞花薄荷腦踣銕草蟲恻憫茶餘酒後嗔怪陳糧辰時躊躇不決鹑居鷇食呆厮盜骊斷足蹲步奪得浮熱胳膊腕子恢闊火焰架兒姜桂堅甲厲兵戒節凈床掘墓人可操左券口松梁粝藜蕨林下風範禮筵龍恩靡既閩僥木牛猱援扁舟意剖晰頃向雀蒙眼讓價熱念入褚三年化碧三天竺賞錫殺氣勝兵勝友食物鍊速喜探伺媮娛萬衆誣詞小鹿兒心頭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