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賜。《魏書·元徽傳》:“又吝惜財用,自家及國。於是有所賞錫,鹹出薄少,或多而中減,與而復追。”《隋書·楊素傳》:“前後賞錫,不可勝計。”《舊唐書·元行沖傳》:“ 貞觀 中, 魏徵 因 孫炎 所修,更加整比,兼為之注,先朝雖厚加賞錫,其書竟亦不行。”
“賞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賞錫”指賞賜財物或榮譽,其中“錫”通“賜”,表示給予。該詞常用于表彰功績或獎勵貢獻,強調賜予的貴重性。例如古代帝王對臣子的特殊嘉獎,常以“賞錫”描述。
現代漢語中,“賞賜”更為常用,而“賞錫”因含通假字,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其使用場景通常與曆史、文學相關,日常交流較少出現。
類似結構的古漢語詞彙還有“錫赉”(賞賜)、“錫命”(賜予诰命)等,均以“錫”為核心表達授予之意。
賞錫(shǎng xī)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或表示對某人或某物的贊賞和祝福。
賞字的部首是貝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1畫;錫字的部首是金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6畫。
賞錫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大雅·蕩》:“賞以竹簋,感嘉猷兮。”指的是贊美和感謝對方的善意和好處。
繁體字中,賞字保留原貝字旁的形狀,錫字則多加了一點,變成鍚字。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賞字并沒有貝字旁,而是寫作“尚”,錫字則寫為“錫”或“銑”。
他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賞錫,讓我更加有動力去努力工作。
賞識、賞心悅目、賞心樂事
表揚、稱贊、贊賞
批評、責備、指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