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節的意思、戒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節的解釋

告知節候。謂當令。《後漢書·明帝紀》:“十二月甲寅,詔曰:‘方春戒節,人以耕桑,其勑有司務順時氣,使無煩擾。’” 北周 庾信 《羽調曲》之三:“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權威性進行辨析: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告知節候,順應時令”,即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活動。該釋義源自《後漢書·明帝紀》和北周庾信的《羽調曲》。例如:

    • 《後漢書》提到“方春戒節,人以耕桑”,意為春天到來時提醒百姓耕作;
    • 庾信詩句“小暑戒節南巡”則指小暑時節順應氣候南巡。
  2. 延伸背景
    古代帝王或官府常通過“戒節”頒布政令,強調農事、禮儀與自然節律的協調,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現代引申的成語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節制欲望、克制行為”,由“戒”(戒除)和“節”(節制)組合而成,強調自我約束的美德。但此釋義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現代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節

戒節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每個漢字分别由不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些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字的部首是"戈",總共有5畫;"節"字的部首是"艸",總共有11畫。

來源

戒節原指佛教中的戒律節日,是特定的日期,供修行者守戒。後來,這一詞彙引申為守戒的意思。守戒即是遵守規定的戒律和道德準則。

繁體

在繁體字中,"戒"字的寫法為「戒」,而"節"字的寫法為「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法中,"戒"字的形狀是像一把戈的形狀,象征着要提醒自己警惕;而"節"字則隻是一根"艸"部下面加上兩點,意味着戒嚴、約束。

例句

1. 弘揚正氣,守法戒節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2. 信仰給予他力量,讓他能夠堅守戒節。

組詞

遵守戒節、戒節慶典、守戒自律、違反戒節、戒節儀式

近義詞

遵規守紀、守法律、謹守規矩

反義詞

違法亂紀、不守規矩、放縱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