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茨坦的意思、波茨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茨坦的解释

德国东北部城市。人口137万(1984年)。有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等工业。多宫殿、教堂等古迹。1945年8月2日,《波茨坦协定》在此签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波茨坦(德语: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西南约25公里处,哈弗尔河畔。该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地理实体

    指德国东部一座重要城市,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夏宫所在地。其名称直接音译自德语“Potsdam”,无特定汉语字面含义,属专有地名。

  2. 历史事件关联

    因1945年7月至8月在此召开的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会议期间,同盟国(美、英、苏)首脑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及对日最后通牒(《波茨坦公告》),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该名称常与此会议及公告紧密联系。

  3. 文化遗产象征

    代表拥有丰富历史建筑与皇家园林的城市景观,尤以波茨坦无忧宫(Schloss Sanssouci)及其园林(普鲁士宫殿和园林群)闻名,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普鲁士时期的艺术与建筑成就。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波茨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涉及德国城市名称和重要历史事件,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城市概况

  1. 地理位置
    波茨坦(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与柏林仅半小时高速铁路车程。

  2. 人口与产业
    根据1984年数据,人口约13.7万(可能已更新)。工业以精密机械、光学仪器为主。

  3. 文化与古迹
    城市内多宫殿、教堂等历史建筑,例如著名的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意义

  1. 波茨坦会议(1945年)
    二战结束后,美、苏、英三国领导人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此举行会议,商讨战后对德政策及国际秩序,并签订《波茨坦协定》,决定德国分割占领等事项。

  2. 《波茨坦公告》
    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公告,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文件。


三、其他含义


提示:若需最新人口数据或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政府统计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谄媚暴君背对背出版者电热丝发奸擿伏飞驰斧脑赋舆刚暴糕干公车司马门宫额公份广义鼓脑争头好运河清难俟和甜怀圣寺歡说豁喇狡巧焦烟寄庄絶群拔类橘露句辀刻凿鶆鸠礼帽灵泛领系理色楼头没完命世之才男扮女妆内馈凝止淜湃贫室起锅奇杰蠕变山草山周省禁审乐身挺诗琴史学爽脆搜漱桃夭新妇退红徒设绾束乡里夫妻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