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知;精通。 南朝 宋 顔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侍言稱辭,惇史秉筆。妙識幾微,王載有述。”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公妙識玄象,深知曆數。”
妙識,漢語複合詞,由“妙”與“識”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六朝文論典籍。《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精妙的見識”,《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進一步闡釋其包含“對藝術本質的深刻洞察”與“超越常理的審美感知”兩層内涵。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妙”在《說文解字》中解作“神妙也”,《廣雅·釋诂》注“玄也”,指向超越形質的精微境界;“識”在《玉篇》中釋為“見識也”,《莊子·繕性》有“識道者明”的用法,強調認知活動的深度。二者組合後形成的美學概念,常見于古代文藝批評領域,如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評價屈原“妙識所難,其易也将至”,陸機《文賦》論創作構思“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雖杼軸于予懷,怵他人之我先”,皆屬妙識的典型表現。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語境,如錢鐘書《管錐編》評李賀詩“妙識孤懷,迥出塵表”,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分析姜夔詞“以清空之筆寫沉郁之情,足見其妙識音律”。北京大學中文系編纂的《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将其列為文學批評術語,标注為“具有專業性的高階認知能力”。
“妙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妙識”指深知或精通某一領域,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該詞由“妙”與“識”構成:
二、引申含義 在成語化語境中,“妙識”進一步表示智慧超群,能洞察事物内在規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非凡的認知能力”。
三、文獻例證 南朝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中“妙識幾微”形容對細微之處的精準把握,北周庾信碑文“妙識玄象”則指精通天文曆法。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學術、技藝或智慧層面的高超境界,如“他妙識古典文獻,考據精準”。現代語境中亦可形容對複雜問題的深刻見解。
參考資料:
草屋冊功鄽邸沖瀜傳國寶楚宮吳苑初生之犢不畏虎大椿大方刀頭蜜颠隕釣道東王塠阜都統籠爾汝歌梵夾鳳彩鋒煙分三别兩奮軋稿壤規表古隸和舒架構建除體講畫俊鳥苛禁刻厲空婦房曠場攔河壩冷碟陵缺翎羽緑林大盜盧生馬馱子南國衲徒凝戀繞脖子説智斯德哥爾摩碎役搨本貪很逃身祧緒貼腳踢鞬僮夫土溫椀珠武陵川霧霈纖塵蝦須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