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頭蜜的意思、刀頭蜜的詳細解釋
刀頭蜜的解釋
喻貪小失大,利少害多。語本《四十二章經》:“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宋 薛季宣 《讀邸報》詩:“世味刀頭蜜,人情屋上烏。” 宋 範成大 《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詩之二:“憂渴焦山業海深,貪渠刀蜜坐成禽。”
詞語分解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刀頭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表面甜美誘人,實則暗藏危險或禍害的事物。比喻看似有利可圖或令人愉悅,實則會帶來嚴重損害或災禍的誘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 刀刃上塗抹的蜂蜜。
- 比喻義: 比喻那些外表甜蜜美好、極具吸引力,但本質或結果卻極其危險、有害的事物或行為。它強調誘惑背後潛藏着巨大的風險或傷害,警示人們不要被表面的好處所迷惑而忽視潛在的緻命危機。
二、 出處與典故
“刀頭蜜”的典故直接來源于佛教經典:
- 《佛說四十二章經》: 這是現存最早的中文佛經之一,其中有一段著名的比喻:
“佛言: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 翻譯與解釋: 佛陀說,世人難以舍棄財富和美色(泛指各種貪欲)。這就像刀刃上沾了少許蜂蜜,味道甜美但分量根本不夠一頓飯,小孩子如果因為貪圖那點甜味去舔舐刀刃,就會有被割斷舌頭的危險。這裡的“刀刃有蜜”形象地闡釋了“刀頭蜜”的寓意——貪圖一時的小利(蜜),卻可能招緻嚴重的災禍(割舌)。
三、 深層解析
- 誘惑性與危險性并存: “蜜”象征誘惑、甜頭、表面的好處;“刀”象征危險、傷害、潛在的巨大代價。兩者結合,生動刻畫了誘惑背後暗藏殺機的本質。
- 警示貪欲: 這個成語常用于警示人們不要貪圖眼前的小利或一時的享樂,否則可能付出慘重的、無法挽回的代價。它提醒人們要明辨是非,看清事物的本質,保持清醒的頭腦,抵制誘惑。
-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
- 高收益但極高風險的投資(如龐氏騙局)。
- 看似輕松獲利實則違法犯罪的途徑(如販毒)。
- 沉迷于不良嗜好帶來的短暫快感(如吸毒、賭博)。
- 不正當關系帶來的表面歡愉。
- 任何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健康、安全、自由、名譽等)才能獲得的“好處”。
四、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刀頭蜜”的釋義明确指向其佛教經典出處和比喻義,強調其“利少害多”的核心含義。
- 《現代漢語詞典》: 将其作為成語收錄,釋義為“比喻貪圖小利而招緻大禍害”。
- 《辭海》: 在相關條目或佛教文化部分會闡釋此典故及其寓意。
- 《佛學大辭典》: 會詳細解釋《佛說四十二章經》中的這個比喻及其在佛教教義中的作用(教導人戒除貪欲)。
- 《佛說四十二章經》: 最原始、最權威的出處文本。
五、 總結
“刀頭蜜”是一個具有深厚佛教文化背景的成語,它用極其形象的比喻(舔舐刀刃上的蜜)深刻地揭示了誘惑背後潛藏的巨大危險。它告誡世人要洞察本質、克制貪欲、遠離那些看似美好實則緻命的陷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智慧中深刻的處世哲學和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刀頭蜜”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貪圖小利而招緻大的損失,強調利少害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源自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原文以“小兒貪刀刃之蜜”為喻:刀刃上的蜜雖甜,但舔食時可能割傷舌頭,警示人們不可因小失大。
二、出處與典故
- 佛經來源
出自《四十二章經》:“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文學引用
宋代詩人薛季宣在《讀邸報》中寫道:“世味刀頭蜜,人情屋上烏”,範成大亦有“貪渠刀蜜坐成禽”之句,均用此典表達對短視行為的批判。
三、用法與近義詞
- 適用場景:多用于勸誡勿因眼前小利忽視潛在風險,常見于文學、口語表達。
- 近義詞:飲鸩止渴、貪小失大、因小失大。
四、辨析誤區
需注意與“口蜜腹劍”(形容表面友善實則陰險)的區别。部分非權威資料可能混淆典故人物(如提及李林甫),實為訛傳。
别人正在浏覽...
岸谷之變腤氣半導體整流器豹貓拔十得五兵子不了事不驗參天貳地超言成貸晨露臭架子牀衽磢石淳默當應擔幢伎道達根源公産觥籌交錯狗帶绶觀視駭恻後襟胡搞隳頓揮拂忽拉拉胡憐講肄鹼蓬澆流禁銷得狂章六琯名從主人眽眽沐雨經霜年時歐碧坡陀沁人心腑纴績擅師盛事矢死不二受業說不去肆惡填納同類相妒晩筍逶迂蚊煙五齑五則郄蟬草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