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貪小失大,利少害多。語本《四十二章經》:“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宋 薛季宣 《讀邸報》詩:“世味刀頭蜜,人情屋上烏。” 宋 範成大 《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詩之二:“憂渴焦山業海深,貪渠刀蜜坐成禽。”
“刀頭蜜”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貪圖小利而招緻大的損失,強調利少害多。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源自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原文以“小兒貪刀刃之蜜”為喻:刀刃上的蜜雖甜,但舔食時可能割傷舌頭,警示人們不可因小失大。
需注意與“口蜜腹劍”(形容表面友善實則陰險)的區别。部分非權威資料可能混淆典故人物(如提及李林甫),實為訛傳。
《刀頭蜜》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廣東地區。它指的是一種狡猾、奸詐的人或事物。常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善良、憨厚,實際上卻心機深重、心狠手辣的人。
《刀頭蜜》這個詞的部首是“刀”(刂),表示與刀有關的含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刀頭蜜》一詞源于廣東方言,具體的起源并無确切資料可考。但可以猜測,這個詞可能是由于廣東地區以前生活困難,人們在與人交往時,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一些欺騙和鬥智鬥勇的手段,所以才用“刀頭蜜”這個比喻來形容這種表面甜美内心狡猾的人。
《刀頭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刀頭蜜」。
由于《刀頭蜜》是一個方言詞彙,沒有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形成之前,方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表達方式。
這個人看似友善,背地裡卻是個《刀頭蜜》。
刀頭虎、刀頭狗、刀頭舔血
狐狸精、僞善者、兩面派
真誠、坦率、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