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方的意思、大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方的解釋

(1) [generous]∶對于財物不計較、不吝啬

村裡人倒很大方,願意管我飯

(2) [natural and posied]∶(舉止)自然不俗氣;無拘束

他舉動活潑;說話很大方爽快

(3) [decent]∶衣着適當

她的一個肩帶往下拖垂,用美國的标準來說,使她倒顯得很大方

(4) [general principle;great truth]∶大道理

詳細解釋

(1).謂方正之極。《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稀聲。” 唐 權德輿 《奉和新蔔城南郊居得與衛右丞鄰舍因賦詩寄贈》:“大方本無隅,盛德必有鄰。”

(2).指大地。《管子·内業》:“人能正靜……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尹知章 注:“大方,地也。” 唐 陳子昂 《堂弟孜墓志銘》:“大圓蒼蒼,大方茫茫。” 唐 孟雲卿 《傷時》詩之一:“大方載羣物,生死有常倫。”

(3).大道,常道。《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其忠也盡緻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方圖講學,知臣子之大方;庶得周旋,奉君親之素教。”

(4).謂識見廣博或有專長的人。語出《莊子·秋水》。 明 高啟 《獨庵集序》:“故必兼師衆長,隨事摹儗,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他們說年輕人作品幼稚,贻笑大方。”

(5).基本的法則、方法。《呂氏春秋·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宋 曾鞏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銘》:“轉知 撫州 ,其治大方,務除苛去煩。”

(6).猶大略,大概。《墨子·非命上》:“天下之良書不可盡計數,大方論數,而五者是也。” 孫诒讓 間诂:“大方,即大較也。五, 畢沅 雲:當為‘三’之誤,即上先王之憲之刑之誓是。”

(7).不俗氣;無拘束。《紅樓夢》第十七回:“莫如直書古人‘曲徑通幽’這舊句在上,倒也大方。”《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安公子 不是不會説官話的人,或者説相貌也還端正,或者説舉止也還大方,都沒什麼使不得。”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舉動活潑,說話很大方,爽快,卻很有分寸。”

(8).對于財物不計較,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張俊民 道:‘少爺為人好極,隻是手太鬆些,不管什麼人求着他,大捧的銀與人用。’ 鮑廷璽 道:‘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 杜少爺 這大方舉動的人。’” 趙樹理 《地闆》:“村裡人倒很大方,願意管我飯,又願意給你三嫂借一部分糧。”

(9).中醫稱藥味較多或藥量較大的方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七方》:“大方,﹝ 歧伯 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10).茶葉名。原産于 浙 皖 交界之 老竹嶺 ,産量甚少。後 安徽 産的茶多用此名。

(11). 漢 末黃巾起義軍的編制名。《後漢書·皇甫嵩傳》:“﹝ 張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将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大方”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其詳細釋義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 言行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 指人的舉止、态度、談吐等自然得體,不做作,不拘謹,不過分修飾,顯得有氣度、有品位。例如:“她舉止大方,談吐優雅。” 此釋義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也指器物、服飾、樣式等樣式、顔色等不俗氣,不過于豔麗或繁瑣。例如:“這件衣服的款式很簡潔大方。” 此釋義同樣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對財物不計較;不吝啬:

    • 指人慷慨,舍得拿出財物幫助他人或用于公益,不斤斤計較。例如:“他出手大方,經常資助貧困學生。” 此釋義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中有明确記載。
  3. (樣式、顔色等)不俗氣:

    • 此義項與第1點中的器物服飾相關義項重合,強調審美上的得體、不過于花哨或俗豔。例如:“房間布置得大方得體。”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對此義項有收錄。
  4. 指專家學者;内行人:

    • 此義項較為古雅,指在某方面學識淵博、技藝精湛或有權威的人。常與“之家”連用,構成“大方之家”。例如:“贻笑大方(讓内行人笑話)。” 此古義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有詳細說明。

總結來說,“大方”的核心内涵在于“度”的把握:

網絡擴展解釋

“大方”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古義指大地或宇宙
    源自“天圓地方”的認知,如《管子·内業》提到“戴大圜而履大方”,其中“大方”即指大地。

  2. 指大道理或廣博的學識
    常見于成語“贻笑大方”,出自《莊子·秋水》,意為被内行或見識廣博的人嘲笑。


二、現代常用義項

  1. 慷慨、不計較財物
    如“出手大方”,形容對金錢或物品不吝啬。

  2. 舉止自然、不拘謹
    例如“落落大方”,指儀态得體、不做作。

  3. 衣着或樣式得體
    如“款式大方”,形容設計簡潔不俗氣。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經典例句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詞源考據,可參考《莊子》《管子》等文獻及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晻晻白宿蠶麥艚子長樂館敞聲騁詞摧壞淬勵當衆倒植點撥地動斷筆斷氣遁敗二人奪蜂合蟻聚豐石豪健渙如冰釋畫生兒滑頭滑腦堅持改革開放堅峻見親賤事焦情結絕軍沖亢池口啜髡薙料整龍蟠虎伏昧瞀迷民柰苑毆殺頗緣輕煙酋望戎心揉藉三襲生稼勝情設心處慮施耐庵時飨瘦筇蜀國說議炭薪土社甕間吏部祥異現缗諧當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