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在馬背上馱運的東西。也指背上馱着東西的馬。 艾蕪 《野櫻桃》:“趕馬人和馬馱子,陸陸續續地走動,尾在後面。”《南京日報》1992.6.14:“馬馱子已擡下一陣子了,但十匹馬還在冒着熱汗。”
“馬馱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意義
拼音與結構
比喻義
因馬匹馱物時行動遲緩,該詞衍生出形容人做事拖沓、效率低下的用法,例如:“他做事像馬馱子一樣慢。”
文學與生活實例
“馬馱子”既指具體的運輸工具或貨物,也可通過比喻表達對行動遲緩的批評。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描述傳統運輸方式或口語化表達中。
《馬馱子》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指的是騾子背着東西,比喻人背負重擔。
《馬馱子》的拆分部首是馬馬,筆畫數為10。
《馬馱子》是漢字組成的成語,來源于古代的農耕生活中人們對農業和運輸的經驗總結。
繁體字寫作「馬馱子」。
在古時候,馬馱子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形态相似。
他帶着家人的期望,肩負起了家庭的重擔,成了一名真正的馬馱子。
1. 組詞:背負重擔,徘徊不決,錦上添花。
2. 近義詞:肩負重任,背井離鄉,一人難挑大梁。
3. 反義詞:輕松自在,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