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嚴酷;苛刻嚴厲。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霜焉雪焉,勁烈刻厲,翦擊其枝葉,剝傷其膚理。” 明 方孝孺 《題周氏文後》:“寬裕有容者,譽人多過其實;刻厲疾惡者,取人多喪其真。”
(2).謂書法或文辭峭拔。 宋 蘇轼 《書唐氏六家書後》:“ 率更 貌寒寝,敏悟絶人。今觀其書,勁峻刻厲,正稱其貌耳。”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三一:“品性溫和的作家即使在震怒的時候也寫不出十分刻厲的文章。”
(3).刻苦自勵。《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爾朱世隆 之初為僕射也。畏 爾朱榮 之威嚴,深自刻厲,留心幾案,應接賓客,有開敏之名。”《明史·孫汝敬傳》:“自此刻厲為學,纍遷侍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王 歸,彌自刻厲。”
“刻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指态度或行為過于嚴格,甚至帶有冷酷無情的意味。
形容筆法、文章剛勁有力,鋒芒畢露。
指自我鞭策,勤奮努力。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表負面意義的嚴苛,也可形容藝術風格的銳利,或褒義的自強精神。更多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刻厲(kè l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刻”和“厲”。它可以表示多個意思,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介紹。
“刻”的部首是刀,它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刀或刻刀在物體上雕刻或切割,它的筆畫數是4。而“厲”的部首是曆,它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嚴厲、嚴肅,它的筆畫數是5。
“刻厲”的來源是《詩經·大雅·文王》中的一句詩:“秉钺持刻厥虎豹。”意思是指文王手持钺刻刻厲虎豹。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非常嚴厲、嚴肅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刻厲”可以寫作 “刻厲”。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刻”和“厲”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寫法。例如,古代有一種寫法将“刻”的刀旁寫成“刂”,将“厲”的廠旁寫成“厃”。
1. 他的話語刻厲入骨,讓人不敢有絲毫怠慢。
2. 領導對待工作總是十分刻厲,追求完美。
刻闆、嚴厲、嚴酷、嚴正、嚴峻
嚴格、嚴肅、嚴厲、嚴明、刻闆、厲行
寬容、寬松、溫和、和顔悅色、友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