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爾汝歌的意思、爾汝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爾汝歌的解釋

魏 晉 時一種帶有親狎情調的民歌。 清 錢謙益 《曆朝應制詩序》:“餘老為農夫,水南舍北,晨夕與村童牧豎唱爾汝之歌,和欸乃之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爾汝歌"是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民歌體裁,其核心特征是以第二人稱代詞"爾""汝"直接稱呼對方。該名稱源自古代漢語中"爾""汝"這對人稱代詞的特定用法,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

一、語言形式特征 這類歌謠突破傳統詩歌的含蓄表達方式,直接在歌詞中嵌入"爾""汝"等第二人稱代詞,形成對話式文體。如《世說新語·排調》記載的著名典故中,孫皓在宴會上即興創作"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詩句,直呼晉武帝為"汝",體現其特有的語言風格。

二、社交語境功能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社會,"爾""汝"稱謂具有雙重語義特征:既可用于平輩或至交間的親昵稱呼,也可表示對下位者的輕蔑。晉武帝司馬炎曾以"設爾汝之宴"考察孫皓的政治态度,說明這類歌謠承載着特殊的社交語境意義。

三、文學史價值 作為樂府民歌的重要分支,"爾汝歌"開創了直抒胸臆的創作範式。王運熙在《樂府詩述論》中指出,這種直稱對方的表達方式,突破了傳統詩歌的隱喻體系,對後世文人拟樂府創作産生深遠影響。唐代李白《襄陽歌》中"笑殺山公醉似泥"的直白表述,即承襲此脈。

文獻依據:

  1.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記載孫皓作爾汝歌始末
  2. 房玄齡《晉書·武帝紀》載宴飲禮儀制度
  3. 王運熙《樂府詩述論》解析魏晉民歌特征
  4.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論及六朝民歌流變
  5. 程千帆《古詩考索》考辨爾汝稱謂的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爾汝歌”是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民歌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含義 指用親昵的第二人稱(「爾」「汝」)進行對唱的民歌,常用于表現親密或戲谑的情感。如清代錢謙益記載自己與村童唱和此歌的場景:「晨夕與村童牧豎唱爾汝之歌,和欸乃之曲」。

  2. 曆史典故 三國時期吳主孫皓投降晉朝後,曾向晉武帝司馬炎獻《爾汝歌》:「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以「爾汝」稱呼帝王暗含諷刺,成為典故。

  3. 語言特色 古代「爾」「汝」多用于稱呼地位較低者或密友,如杜甫詩句「忘形到爾汝」。這種稱謂突破等級界限的用法,使歌曲帶有親狎、率真的民間情調。

  4. 文學引用 宋代劉克莊、蘇泂等詩人作品中均出現過對爾汝歌的化用,如「爛醉時為爾汝歌」「杯來爾汝歌」,反映其作為親近情感表達的文學意象。

注: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及曆史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闆锉辯告變奏波光粼粼鈔錄觸點春盎出人命帶刺大録幡緝風珮浮石沉木攻守挂榻汗腳火缽簡出節律金粟尺津驿酒悶子倦緻砍大山狂客郎不郎秀不秀雷墨零訊黎司直麻經厖然美妙辇洛暖姝奴隸人披霜虔懇潛形嗛志青鰶魚侵害人親豫秋風客曲水流觞山重水複山首參商事出無奈試練石太尉特命魋翕烏狼閑拔閑不容緩消逝蕭屑稀絕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