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South] 祖國的南部
(1).古指 江 漢 一帶的諸侯國。《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國語·周語上》:“ 宣王 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於 太原 。” 韋昭 注:“南國, 江 漢 之間也。”
(2).泛指我國南方。《楚辭·九章·橘頌》:“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王逸 注:“南國,謂江南也。”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五:“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詞:“閒夢遠,南國正芳春。”《檮杌閑評》第三十回:“隻見南國猩唇燒豹,北來熊掌駝蹄。” 巴金 《隨想錄·關于麗尼同志》:“小車飛馳着,南國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麼明亮,那麼茂盛!”
(3).指南方國家。《南史·齊本紀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喪南國’。”此指 南朝 齊 。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近者 沉約 《晉書》,喜造奇説。稱 元帝 牛金 之子以應牛繼馬後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國,幸書其短,著《司馬叡傳》,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張孝祥 《二郎神·七夕》詞:“南國,都會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國社 的省稱。 田漢 《賀周信芳同志演劇生活六十年》詩之一:“手創 移風 肝膽壯,扶持 南國 意圖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參加 南國社 ,支持初期話劇運動。”
“南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代江漢諸侯國
商周時期特指長江、漢水流域的諸侯國,如《詩經·周南·漢廣序》提到“文王之道,被于南國”。此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
泛指中國南方
廣義上指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與“北國”相對。例如王維詩句“紅豆生南國”中的“南國”即指江南。
詩詞意象
常與江南風物關聯,如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李煜《望江南》“南國正芳春”,均以“南國”代指溫潤秀美的南方。
特定曆史指代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或地理描述,強調南方的氣候、文化特征,如“南國風情”“南國椰林”等,涵蓋廣東、福建、海南等華南地區。
注意:若需考據具體古籍中的“南國”含義,建議結合《詩經》《楚辭》等原文及權威注釋(如、7、10)。
《南國》指的是南方的國家或地區,通常用來表示中國的南方地區。南國通常指的是氣候溫暖、物産豐富、風景優美的地方。
《南國》的拆分部首是“十”,屬于“十”部首。它的筆畫數是5畫。
《南國》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南方被稱作“楚”,後來演變為“南”的意思。現代漢字中,“南”字的簡化形就是《南國》。
在繁體字中,“南”字的寫法為「南」。
在古時候,南是用象形字來表示的。它的形狀像一個人面向北方,左手向上舉起,代表着南方的方位。
1. 他來自南國,對北方的冬天感到十分新奇。
2. 南國的氣候使得那裡成為衆多人們夢想的度假勝地。
1. 南國風光: 形容南方地區的美麗風景。
2. 南國人民: 指南方地區的居民。
南疆、南方。
北國。
【别人正在浏覽】